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黑克耳氏無核原蟲英文解釋翻譯、黑克耳氏無核原蟲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Haeckel's monera

分詞翻譯:

黑的英語翻譯:

black; dark; secret; sinister; wicked
【醫】 black; melano-

克的英語翻譯:

gram; gramme; overcome; restrain
【醫】 G.; Gm.; gram; gramme

耳的英語翻譯:

ear; erbium
【醫】 aures; auri-; auris; ear; ot-; oto-

氏的英語翻譯:

family name; surname

無的英語翻譯:

naught; nonexistence; not; nothing; without; lack; zero
【醫】 a-; leipo-; lipo-; non-

核的英語翻譯:

hilum; nucleus; putamen; stone
【醫】 caryo-; caryon; core; karyo-; karyon; kernel; nidi; nidus; nuclei
nucleo-; nucleus

原蟲的英語翻譯:

【醫】 protozoan; protozoon

專業解析

黑克耳氏無核原蟲(Haeckel's Monera)是德國生物學家恩斯特·海克爾(Ernst Haeckel) 在19世紀提出的一個生物學分類術語,指代一類原始、無細胞核的單細胞生物。該術語現已不再用于現代生物學分類體系,其描述的生物特征被歸入原核生物(Prokaryotes) 範疇。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術語來源與定義

  1. 詞源與提出者

    “黑克耳”即恩斯特·海克爾(Ernst Haeckel, 1834–1919),德國進化生物學家。他在1866年的著作《普通生物形态學》(Generelle Morphologie der Organismen)中首次提出“Monera”(無核原蟲)這一分類單元,用于描述結構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其細胞缺乏真正的細胞核和膜包細胞器。

  2. 核心特征

    • 無細胞核:遺傳物質(DNA)直接分散于細胞質中,無核膜包裹。
    • 無細胞器:缺乏線粒體、内質網等膜結構細胞器。
    • 原始性:被視為生命演化中最基礎的形态,介于非生命與生命之間的過渡類型。

二、現代生物學對應概念

海克爾的“無核原蟲”概念後被現代分類學修正:

  1. 歸入原核生物:包括細菌(Bacteria)和古菌(Archaea),兩者均無細胞核,但擁有更複雜的代謝與遺傳機制。
  2. 分類演變:
    • 20世紀中葉,羅傑·斯坦尼耶(Roger Stanier) 等學者确立“原核生物”作為正式分類。
    • “Monera”作為分類單元在1977年被廢除,因古菌與細菌的遺傳差異顯著。

三、學術意義與曆史影響

海克爾的理論推動了早期微生物分類與演化研究:


參考文獻

  1. Haeckel, E. (1866). Generelle Morphologie der Organismen. Berlin: Georg Reimer.

    (提出Monera分類的原始文獻)

  2. Woese, C. R., & Fox, G. E. (1977). Phylo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prokaryotic domain: The primary kingdom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74(11), 5088–5090.

    (确立古菌與細菌分類的裡程碑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黑克耳氏無核原蟲”這一術語,目前未檢索到相關科學文獻或權威資料。可能存在以下情況需要您注意:

  1. 術語準确性

    • 該名稱可能包含拼寫錯誤或翻譯偏差。例如“黑克耳氏”可能是某位科學家的音譯名(如Hegel、Heckel等),但原生生物相關的對應人物。
    • “無核原蟲”在生物學上存在矛盾,因原生動物(Protozoa)屬于真核生物,通常具有細胞核。若指“無核”,可能涉及原核生物(如細菌)或特定生命周期階段,但需進一步驗證。
  2. 可能混淆的概念

    • 若涉及寄生蟲,可參考類似名稱的病原體,如“利什曼原蟲”(引起黑熱病)或“瘧原蟲”,但這些均屬有核真核生物。
    • 或可能為地方性/非學術性名稱,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建議: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