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customs
maritime affairs
convention; routine; consuetude; practice; rite; rule; tradition; usage
【化】 convention
【醫】 nomo-; rut
【經】 consuetude; customary rule; customs and usages; established practices
practice; routine; usage
海事慣例(Maritime Customs)的漢英詞典釋義與詳解
一、核心定義
海事慣例(hǎishì guànlì)指在航海、貿易、保險等領域長期實踐中形成的,被國際航運界普遍認可并遵守的非正式規則與行為準則。其英文對應術語為Maritime Customs 或Usages of Trade,強調行業自發形成的傳統規範,而非成文法。例如,船舶交接時間計算、共同海損分攤規則等均依賴慣例調整。
二、權威法律地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268條,中國法院處理涉外海事糾紛時,若國際條約無規定,可適用國際海事慣例。國際公約如《漢堡規則》第23條亦承認慣例對運輸合同的補充效力。
三、典型慣例場景
四、與成文法的關系
海事慣例常填補法律空白,但效力低于國際公約和國内法。例如《海牙規則》未規定的事項(如甲闆貨責任),可援引行業慣例裁決。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CMAC)案例顯示,80%的租船合同糾紛引用《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标準條款》作為慣例依據。
五、術語對照與實例
中文術語 | 英文術語 | 實例說明 |
---|---|---|
海事慣例 | Maritime Customs/Usages | 租約中"習慣速遣"(Customary Quick Despatch) |
港口習慣 | Port Usages | 按港口慣例優先靠泊特定碼頭 |
航運習慣做法 | General Ship Practice | 油輪卸貨後預留艙底餘量(ROB)檢測 |
參考資料
海事慣例是國際海事活動中形成并被廣泛接受的行為規則和習慣做法,具有以下核心特征與作用:
海事慣例是國際海事行業在船舶關系和海運關系的長期實踐中逐漸形成的非強制性規範,通常由非政府組織編纂成文。它屬于國際商事慣例的組成部分,具有對法律的補充作用,尤其在調整國際海事關系、解決争議中發揮關鍵功能。
在中國法律體系中,海事慣例雖未被直接列為法律淵源,但通過《海商法》等特别法的指引性條款(如“國際慣例優先適用”原則),在司法實踐中被認可為補充性規範。
包括但不限于:船舶碰撞責任劃分、共同海損理算規則(如《約克-安特衛普規則》)、提單條款解釋等。這些慣例通過國際海事委員會(CMI)等組織編纂成文,成為行業通用準則。
(注:如需了解具體慣例條款或司法案例,可查閱《海商法》或國際海事組織相關文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