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harm set harm get
"害人反害己"是一個漢語諺語,字面意思是"本想損害别人,結果反而害了自己",強調惡意行為最終會自食惡果。其核心内涵與英語諺語"harm set, harm get"或"the biter bit"高度對應,均體現了"因果報應"的普世觀念。
"害人"指意圖傷害他人,"反害己"表示行為結果反向作用于自身。例如:設計陷害他人卻暴露自己的罪行,導緻自身受罰。
該諺語融合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思想與佛家因果觀,警示人們惡意行為會破壞自身福報。《中華諺語大辭典》将其歸類為"勸誡類諺語",強調道德自律的重要性。
"Harm set, harm get"(牛津英語諺語詞典收錄)
結構上采用回環修辭(chiasmus),與中文形成對仗工整的互譯。劍橋詞典将其釋義為:"If you intend to harm others, you may ultimately harm yourself instead"。
指被自己的炸彈炸傷,比喻自食其果
直譯為"咬人者反被咬",凸顯反噬效應
在《伊索寓言》中《蠍子與青蛙》故事:蠍子違背承諾蜇傷青蛙,導緻二者共亡,完美诠釋"害人反害己"的寓言内核 。
美國司法系統将"害人反害己"原則轉化為"clean hands doctrine"(清白之手原則),規定原告若自身行為不合法,則無權獲得法律救濟 。
東西方智慧共鳴
無論是英語諺語"Harm set, harm get"還是中文"害人反害己",均揭示人類倫理共識:惡意行為如同回旋镖,終将返向施害者。此概念在宗教經典(如《聖經·加拉太書》6:7 "人種什麼,收什麼")與哲學著作(《道德經》"其事好還")中均有印證 。
權威參考資料
“害人反害己”是一個警示性成語,其核心含義是企圖傷害他人時,最終反而會讓自己遭受損失或懲罰,體現了因果報應的哲理。以下是詳細解析:
該成語強調惡行終将自食其果。當一個人出于惡意設計陷害他人時,往往因計劃漏洞、道德反噬或外界幹預,導緻自身陷入困境。例如:中提到的“終日疑神疑鬼”或“隻考慮自身利益”的人,最終可能因失去信任或觸犯規則而受害;則通過《濟公全傳》的典故,說明害人者常因行為暴露而自毀。
通過這一成語,傳統文化傳遞了“善惡有報”的價值觀,倡導以寬容和正直的态度處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