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inherent character
在漢英詞典體系中,“固有特性”對應的核心譯法為“inherent characteristic”或“intrinsic property”,指事物與生俱來、不受外部條件影響的本質屬性。其内涵可從以下維度解析:
一、哲學與邏輯學定義 根據《牛津哲學詞典》的術語規範,固有特性指“獨立于外部關系而存在的實體本質标記”(來源:Oxford Reference)。例如黃金的延展性屬于其原子結構決定的固有屬性,不會因切割、熔煉等物理操作消失。
二、工程學應用 國際标準ISO 9000質量管理體系将固有特性定義為“産品在形成過程中被永久賦予的性能參數”,如金屬材料的導電率、紡織纖維的耐磨系數(來源:ISO Standards Handbook)。
三、語言學對照 《漢英綜合大辭典》第3版指出,該詞在跨語言翻譯時需區分“固有”與“acquired”(後天獲得)的語義邊界。例如生物遺傳特征屬于固有特性,而文化習俗則為後天形成(來源: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四、認知科學視角 認知語言學家George Lakoff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中強調,人類對固有特性的判定常基于原型理論,即通過典型實例推導本質屬性(來源: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例如将“水”的液态視為固有特性,實則其狀态會隨溫度改變。
“固有特性”是一個複合詞,由“固有”和“特性”組成,通常指事物與生俱來、内在的、本質的屬性或特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固有”
指事物本身天然存在的、非外界賦予的、不可剝離的本質屬性。例如:金屬的導電性、水的流動性。
“特性”
指某事物區别于其他事物的獨特性質或表現。例如:黃金的延展性、人類的語言能力。
組合含義:事物自身具備的、不依賴外部條件而存在的根本屬性。
質量管理(ISO标準)
在産品質量管理中,“固有特性”指産品本身必須具備的功能或屬性(如手機的通話功能),與“賦予特性”(如價格、品牌)相對。
自然科學
物質的物理或化學屬性,如水的沸點(100℃)、鐵的磁性。這些特性不因外界環境(如壓力、溫度)改變其本質。
哲學與社會科學
用于描述事物或現象的本質規律,例如“人的社會性”被認為是人類的固有特性。
固有特性 | 賦予特性 |
---|---|
與生俱來,不可剝離 | 後天附加,可改變 |
例:木材的紋理 | 例:木材加工成的家具 |
例:鑽石的硬度 | 例:鑽石的克拉定價 |
固有特性是事物内在的、穩定的本質屬性,是區别于其他事物的核心标志。它在科學、工程、哲學等領域均有重要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