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international gold pool
international
【計】 internation
【經】 gold pool
國際黃金總庫(英文:Gold Pool)是1961年至1968年間由多國中央銀行聯合建立的國際黃金市場幹預機制,旨在通過協同買賣黃金來穩定倫敦市場的金價,維護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彙率制度。
核心目标與運作機制
該機制的核心目标是維持倫敦黃金市場的金價穩定在每盎司35美元的官方定價附近。當市場金價高于35美元時,成員央行(主要是美國)會向市場抛售黃金儲備以增加供應,壓低價格;當金價低于35美元時,則買入黃金以支撐價格。其本質是通過央行聯合幹預,抵消市場供需波動對金價的沖擊。
成立背景與成員構成
國際黃金總庫成立于1961年11月。其背景是布雷頓森林體系要求美元與黃金挂鈎(35美元/盎司),其他國家貨币與美元挂鈎。但50年代末開始,市場對美元信心波動及投機活動導緻倫敦金價頻繁波動,威脅體系穩定。主要參與國包括美國(承擔50%份額)、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和瑞士八國央行。
瓦解原因與曆史影響
該機制最終于1968年3月崩潰。主要原因包括:
黃金總庫的崩潰直接導緻了“黃金雙價制”的實行(官方與市場金價分離),并加速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最終解體(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鈎)。
術語對照與曆史定位
在漢英詞典語境下,“國際黃金總庫”對應“Gold Pool”或“London Gold Pool”。它是國際貨币合作史上一次重要的嘗試,其興衰深刻反映了固定彙率制下維持金本位的内在矛盾,以及美元作為中心貨币所面臨的“特裡芬難題”(Triffin Dilemma)——即美元供應需滿足全球流動性需求與維持美元币值穩定之間的根本沖突。
參考來源:
(注:因搜索結果未提供具體可驗證鍊接,此處僅标注知識來源類型以确保權威性。實際撰寫時應引用可查證的學術出版物或官方檔案鍊接。)
國際黃金總庫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與西歐國家為穩定黃金市場、維護美元地位而建立的聯合幹預機制,其核心内容如下:
1. 成立背景 1960年第一次美元危機爆發後,國際金融市場出現抛售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導緻金價飙升至每盎司45.5美元(比35美元的官方定價高出20%)。為維持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美元黃金挂鈎制度,美國于1961年聯合英國、法國、西德、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瑞士共7國籤署協議,成立黃金總庫。
2. 運作機制
3. 曆史作用與終結 該機制通過調節黃金供需暫時穩定了金價,但1968年第二次美元危機爆發後,因美國黃金儲備銳減,黃金總庫被迫解散,黃金市場進入"雙軌制"階段(官方與自由市場并存)。
4. 成員國構成 包括美國(主導國)、英國、法國、西德、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瑞士共8國,體現了當時西方主要經濟體對美元體系的共同維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