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national budget; state budget
國家預算是政府為實現公共職能而制定的年度財政收支計劃,其英文對應術語為"national budget"或"state budget"。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第三條定義,國家預算包含"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四個法定組成部分。
從構成要素分析,國家預算需具備三個核心特征:第一,經法定程式審批的政府性資金計劃(財政部《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第二,包含財政收入與支出的平衡關系(中國政府網《政府預算解讀》);第三,涵蓋中央與地方各級政府的財政規劃(《人民日報》2023年兩會專題報道)。
在功能實現層面,國家預算通過財政部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達到21.7萬億元,支出重點集中在教育(15.3%)、社會保障(13.8%)、衛生健康(8.8%)等民生領域。預算執行過程需遵循《預算法實施條例》規定的"編制-審批-執行-調整-決算"五大法定流程。
需要特别說明的是,"國家預算"在漢英翻譯中存在術語差異。根據《漢英法律詞典》第5版,該詞條對應譯法需區分語境:"national budget"側重國家整體層面,"state budget"多指具體行政區劃預算。學術文獻建議在涉及國際比較時優先采用IMF《政府財政統計手冊》的術語體系。
國家預算是政府為實現其職能,經法定程式制定的年度財政收支計劃,具有法律效力并反映政策方向。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國家預算是政府對未來一個財政年度(通常為一年)内財政收入和支出的系統性規劃。它不僅是財政分配的主要手段,也是調控社會經濟的重要工具,體現政府的施政方針和經濟目标。
核心特征
功能與作用
相關概念
總結來看,國家預算既是政府活動的財務藍圖,也是連接政策與民生的關鍵紐帶。如需完整信息,可參考政府財政部門的官方文件或權威解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