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udgeon; club; cudgel; staff; stave; waddy
"棍棒"在漢英詞典中具有多重釋義,其核心概念可歸納為以下三個維度:
實體器具
指由木材、金屬等硬質材料制成的長條形擊打工具,常見英譯包括"club"(帶攻擊性的短棍)、"cudgel"(粗重的短棍)和"rod"(細長教鞭)。《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其為"用樹枝、竹子截成,或用金屬制成的圓長條",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特别标注"cudgel"多用于古代武器場景。
體育器械
在體操、武術等運動領域特指标準化器械,國際體操聯合會(FIG)将競技體操用棍棒材質規範為"木質或合成材料,長度50-60厘米"。該場景下英文對應"gymnastic sticks"或"rhythmic gymnastics clubs"。
象征意義
衍生出"暴力懲戒"的隱喻義,《漢英大詞典》收錄其比喻用法"instrument of punishment",如諺語"棍棒底下出孝子"英譯為"strict discipline produces filial piety"。劍橋英語詞典同時标注該詞可轉指"tyrannical governance"。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6.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9th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8.
FIG Apparatus Norms. International Gymnastics Federation,2022.
劉同為. 競技武術器械标準化研究.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9(4).
吳光華. 漢英大詞典(第3版). 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Cambridge English Dictiona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23.
“棍棒”一詞的釋義可以從以下維度展開:
一、基本釋義
字面定義
指棍子與棒子的總稱,泛指圓柱形長條狀的擊打工具。例如《水浒傳》中“奪過士兵手裡棍棒,劈頭劈臉便打”。
英語對應詞為stick(普通棍棒)或cudgel(特指包皮鉛頭棍棒)。
功能分類
二、曆史演變
起源與早期應用
作為人類最早使用的武器之一,原始社會用木棍驅獸狩獵。商周時期稱“殳”,成為戰車五兵之一,後發展為帶金屬頭的攻擊武器。
軍事發展
三、文化象征
被稱為“百兵之祖”,其簡易性對人類早期生存和武器發展有奠基意義。部分文化中,鍍金棍棒(如漢代執金吾所用)象征權力地位。
注:如需查看完整曆史脈絡或武術流派,可參考《中國古典武藝研修班》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