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msel; daughter
“閨女”是漢語中具有鮮明文化特征的親屬稱謂詞,在漢英詞典中通常被譯為“daughter”或“unmarried daughter”。其含義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親屬關系指代
作為核心語義,指父母對女兒的親昵稱呼,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的“對女兒的口語化表達”。該詞常見于北方方言,相較于書面語“女兒”更具情感溫度,例如:“老李家的閨女考上北大了。”
社會身份界定
隱含着婚嫁狀态的暗示,《牛津漢英詞典》特别标注其“特指未出嫁的年輕女性”,如《紅樓夢》中賈母稱林黛玉“我這外孫閨女”。這種用法在傳統婚俗文化中體現代際期待。
情感功能延伸
在非血緣語境中,可表達長輩對晚輩女性的慈愛,如《漢語稱謂大詞典》記載的“鄰裡間對少女的拟親屬化稱呼”。例如北方老人常稱鄰家女孩“二丫頭是咱看着長大的閨女”。
未出嫁的女子
源自“閨”的本義,指古代女子居住的閨房或閨閣,常指未婚少女。例如唐代盧綸《七夕》詩中“閨女夜登樓”,即指待字閨中的女子。這一含義在傳統文學和口語中廣泛使用,如《二刻拍案驚奇》中的“宗王府中閨女”。
父母對女兒的稱呼
無論女兒是否成年或已婚,父母均可稱其為“閨女”,體現親昵與慈愛。例如“這是我家二閨女”(《東方》魏巍)。民間俗語中亦用“貼心小棉襖”形容女兒與父母的親密關系。
年長者的慈愛泛稱
年長者對年輕女性的泛稱,帶有長輩的關懷意味,如“閨女,路上小心”等日常用語。
(綜合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