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骺分離英文解釋翻譯、骨骺分離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separation of epiphysis
分詞翻譯:
骨骺的英語翻譯:
【醫】 osteoepiphysis
分離的英語翻譯:
part; detach; dispart; dissociate; divorce from; secede; segregate; split
【計】 decatenation; deconcatenation; decouple; kick-off; kick-out
【化】 isolation; segregation; separation
【醫】 abruptio; ap-; aphoresis; apo-; chorisis; detachment; dia-; diaeresis
diastasis; disassociation; disconnect; dissociation; divarication
isolate; isolation; segregation; separation; sequester; sequestration
solution; sublatio; sublation
【經】 separate
專業解析
骨骺分離(Epiphyseal Separation)是指發生在兒童或青少年骨骼發育過程中,長骨兩端骨骺(生長闆)與骨幹(幹骺端)之間發生的分離性損傷。這是兒童特有的一種骨折類型,因其發生部位在負責骨骼縱向生長的骺闆(physis),故又稱為骺闆損傷或Salter-Harris骨折(根據分型不同)。
1. 術語定義與發生機制
- 骨骺 (Epiphysis):長骨兩端由軟骨逐漸骨化形成的骨端部分,是骨骼縱向生長的關鍵區域。骺闆(生長闆)是位于骨骺與骨幹之間的軟骨層。
- 分離 (Separation):指外力作用下,骨骺(連同其附着的骺闆)與骨幹的連接處發生斷裂移位。這種損傷的本質是骺闆軟骨的斷裂,而非骨幹或骨骺本身骨質的斷裂(盡管有時會合并骨損傷)。
- 原因:多由間接暴力引起,如摔倒時手撐地、扭傷、牽拉傷等。骺闆是骨骼的薄弱環節,其強度低于周圍的韌帶和骨質,因此在受到暴力時,骺闆比韌帶更容易發生斷裂。
2. 臨床特點與重要性
- 年齡特征:好發于骨骺尚未閉合的兒童和青少年。
- 症狀:損傷部位疼痛、腫脹、壓痛、畸形(成角或短縮)、活動受限。
- 潛在風險:骺闆是骨骼生長的活躍區域。如果損傷累及骺闆的生發層細胞(特别是Salter-Harris III、IV、V型),可能導緻骺闆早閉,進而引起患肢生長停滞(肢體短縮)或成角畸形(如内翻或外翻)。因此,骨骺分離需要及時、準确的診斷和恰當的治療(通常需要複位和固定),以最大限度減少生長障礙的風險。
參考來源
- 《坎貝爾骨科手術學》(Campbell's Operative Orthopaedics):該權威骨科教科書詳細闡述了骨骺的解剖、骺闆損傷(骨骺分離)的分類(Salter-Harris分型)、損傷機制、診斷方法、治療原則及并發症(如生長障礙)的預防和處理。(參考來源:Canale, S. T., & Beaty, J. H. (Eds.). Campbell's Operative Orthopaedics.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 美國骨科醫師學會(AAOS)指南:AAOS提供的關于兒童骨折(包括骨骺損傷)的診療指南和患者教育材料,強調了骨骺分離的識别、處理要點和長期隨訪的重要性。(參考來源: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AAOS) OrthoInfo: 兒童骨折概述)
- 《實用骨科學》(Practical Fracture Treatment):這類臨床實用手冊通常會提供關于骨骺分離的簡明診斷要點、複位技巧和固定方法。(參考來源:McRae, R., & Esser, M. Practical Fracture Treatment. Churchill Livingstone Elsevier.)
網絡擴展解釋
骨骺分離是兒童和青少年骨骼損傷中的一種特殊類型,具體解釋如下:
一、定義與機制
骨骺分離指骨骺與幹骺端之間的軟骨聯合結構發生斷裂或移位。這種損傷本質上是骨折的一種特殊形式,常見于骨骼未閉合的青少年(7-18歲),因骺軟骨強度低于周圍骨組織,在暴力作用下容易發生分離。
二、常見病因
- 外傷因素:跌倒時手掌/肘部着地(占60%以上病例)、運動損傷或直接暴力沖擊
- 解剖特點:肱骨近端135°頸幹角和15°後傾角等特殊結構,易産生剪切力
- 發育階段:8-18歲骨骺未閉合期間最易發生
三、臨床表現
典型症狀包括局部腫脹、環狀壓痛、關節畸形及活動受限。股骨下端等大關節分離可能出現明顯移位(向前/側方移位達2cm以上)。
四、治療原則
- 早期複位:最佳治療窗口在傷後24小時内
- 解剖對位:無論Salter-Harris分型如何,均需精确複位
- 固定方式:輕度采用石膏/支具,嚴重移位需手術内固定
五、預後注意事項
延遲治療可能導緻15%-30%的病例出現生長障礙。建議所有疑似病例盡早就醫,治療後需定期複查骨骺線閉合情況。
常見發生部位:肱骨上端(占上肢損傷的50%)、股骨下端、桡骨遠端等。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