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慣用”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含義可歸納為以下三方面:
語言習慣性表達
指某一語言群體中長期約定俗成的固定搭配或表達方式,例如漢語的“碰釘子”對應英語“meet with refusal”。這類表達具有文化獨特性,不能直譯(參考《牛津漢英習語詞典》第3版)。美國語言學家Dwight Bolinger在《語言要義》中指出,慣用表達占日常對話的40%以上,是語言流利度的重要指标。
語法結構傾向
漢語的慣用句式如“把”字句,在英語中需轉換為“take...to...”結構。此類差異在《柯林斯漢英對比語法》中被歸類為“強制性結構重組”範疇。例如“把書放桌上”需譯為“put the book on the desk”。
文化認知模式
《劍橋漢英文化語言學手冊》強調,慣用表達常承載隱喻思維,如漢語“心知肚明”對應英語“read between the lines”,均以身體器官隱喻表達認知狀态。這種映射反映不同文化對同一概念的诠釋差異。
“慣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慣用”指習慣性使用某種方法、手段或語言,強調長期形成的固定模式或常規做法。例如:“慣用的伎倆”“慣用的手段”,均指反複使用且已被廣泛接受的特定方式。
“慣用”為偏正式合成詞(“慣”修飾“用”),多作定語或謂語,如“敵人慣用的伎倆”。
“慣用”強調因長期實踐形成的固定模式,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褒貶含義。如需更多例證或權威釋義,可參考《國語辭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