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recognizable talk
approve; but; can; may; need; yet
distinguish from; identify
【計】 awareness; ID
【醫】 cognition; noesis
【經】 identification
one's voice in speech; tone
"可識别話音"是語音識别技術領域的核心概念,其漢英對應表述為"identifiable speech signal",指通過聲學特征提取和模式匹配算法可被機器解析的語音數據流。這一術語包含三個技術維度:
聲學可辨識性
要求語音信號具備清晰的信噪比(SNR≥15dB)和标準發音特征,符合梅爾頻率倒譜系數(MFCC)的提取規範。國際電信聯盟ITU-T P.56标準規定,有效語音段需滿足動态範圍在35dB以上的振幅調制。
語言學可解析性
基于隱馬爾可夫模型(HMM)的統計語言模型要求語音單元具備可映射至音素集的概率分布特征。中國中文信息學會《語音識别技術白皮書》指出,普通話識别系統要求音節邊界清晰度誤差率低于8%。
系統兼容性
符合ISO/IEC 30122-1:2016語音指令交互框架的技術規範,包含采樣率(16kHz±5%)、量化位數(16bit線性PCM)、以及端點檢測(VAD)響應時間≤200ms等硬性指标。
該術語在實際應用中特指符合GB/T 21023-2007《中文語音識别系統通用技術規範》的語音輸入,其核心判别公式可表示為: $$ P(W|X) = frac{P(X|W)P(W)}{P(X)} $$ 其中$X$代表語音特征向量,$W$為詞序列,該貝葉斯概率模型構成了現代語音識别系統的基礎框架。
“可識别話音”是一個結合了技術術語和日常語義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話音
可識别
例如:“他的話音雖然微弱,但可識别出請求幫助的急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