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性硬結英文解釋翻譯、顆粒性硬結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granular induration
分詞翻譯:
顆粒的英語翻譯:
grain; granule
硬結的英語翻譯:
harden; indurate; sclerosis; callosity
【醫】 induration; scleroma
專業解析
顆粒性硬結(kēlì xìng yìngjié)是一個醫學術語,主要用于描述組織或器官在觸診或病理檢查時呈現出的特定形态特征。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漢語定義與特征
指組織局部出現質地堅硬、觸感呈砂礫樣或顆粒狀的結節或腫塊。這種硬結通常由纖維組織增生、鈣化竈或慢性炎症細胞浸潤導緻,觸診時可感知到多個細小、離散的堅硬顆粒感結構。常見于慢性感染(如肺結核)、腫瘤或組織修複過程中的病理改變。
二、對應英文術語
英文譯為"granular induration" 或"granular hardening":
- Granular(顆粒性):強調病變的砂礫樣質地,類似細小結節的集合。
- Induration/Hardening(硬結):指組織因纖維化或鈣化導緻的異常硬化。
三、臨床意義與病理基礎
- 組織學特征
鏡下可見大量纖維母細胞增生及膠原沉積,間質中散布鈣鹽沉着或炎性細胞聚集,形成肉眼/觸診可辨的顆粒狀結構。
- 常見疾病關聯
- 肺結核:肺組織修複時形成纖維鈣化竈,稱為"結核性顆粒性硬結"。
-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組織再生結節周圍纖維包裹,觸診呈顆粒感。
- 腫瘤或肉芽腫性疾病:如矽肺的矽結節、梅毒樹膠樣腫後期改變。
- 診斷價值
該體征提示慢性病變或陳舊性損傷,需結合影像學(如CT顯示鈣化竈)或活檢明确病因。
四、術語使用場景
- 病理報告:描述器官(如肺、肝)的大體标本特征。
- 體格檢查記錄:如"前列腺觸及顆粒性硬結"提示慢性前列腺炎或腫瘤可能。
- 醫學文獻:用于區分與其他類型硬結(如"彌漫性硬結"或"光滑質硬結節")。
權威參考來源:
- 《病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9版):"慢性炎症病竈常表現為顆粒性硬結,系纖維增生及瘢痕形成所緻。"
- 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 (Elsevier, 32nd ed.):定義"induration"為組織硬化,并标注"granular"為形态學術語。
- 世界衛生組織(WHO)結核病病理指南:描述結核愈合期特征為"granular calcified foci"。
網絡擴展解釋
“顆粒性硬結”是一個醫學術語,指組織中出現顆粒狀的硬化或纖維化區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特征
- 顆粒性:指病變區域呈現細小顆粒狀結構,可能由細胞增生、纖維化或炎症反應導緻。
- 硬結:指組織因纖維化、鈣化或瘢痕形成而質地變硬,觸診時可觸及結節或腫塊。
常見發生部位
-
生殖系統
- 陰莖:可能與機械損傷、病毒感染或炎症有關,導緻白膜下纖維組織增生(陰莖硬結症),表現為勃起疼痛或彎曲。
- 睾丸:慢性附睾炎可能形成小顆粒硬結,需通過B超診斷。
-
乳房
- 乳腺增生、纖維腺瘤或囊腫可能導緻乳房内顆粒狀硬塊,需結合影像學檢查判斷性質。
-
其他部位
- 肛門:外痔可能形成周圍硬結。
- 腸道:便秘或菌群失調可緻大便硬結呈顆粒狀。
原因與機制
- 炎症或感染:如慢性附睾炎、乳腺炎等,炎性因子聚集引發纖維化。
- 機械損傷:陰莖外傷或手術可能導緻局部瘢痕形成。
- 代謝異常:如鈣鹽沉積、組織硬化等。
處理建議
- 觀察與檢查:較小且無症狀的硬結可定期觀察,較大或伴隨疼痛需通過B超、觸診等明确性質。
- 藥物治療:抗炎藥(如潑尼松)、抗生素(如頭孢類)或調節内分泌藥物(如逍遙丸)。
- 手術幹預:硬結較大或影響功能時需手術切除。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病例或治療方案,建議參考醫學專業資料或咨詢醫生。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