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thirst
thirsty; yearningly
affect; be obliged; feel; move; sense; touch
渴感(kě gǎn)是生理學與心理學交叉領域的重要概念,指人體因體液缺失或滲透壓升高而引發的飲水欲望。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其定義為“因體内缺水而産生的想喝水的生理感覺”(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2016)。在英語中對應術語為“thirst”或“polydipsia”,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10版将其解釋為“the feeling of needing or wanting a drin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從生理機制角度,渴感由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觸發,當血液濃度上升1-2%時即會啟動飲水行為(梅奧診所,2023)。臨床醫學中,異常渴感可能提示糖尿病、尿崩症或高鈣血症等疾病(世界衛生組織《脫水診斷指南》,2021)。語言學層面,"thirst"在英語文化中常引申為強烈渴望,如"thirst for knowledge"(對知識的渴求),該用法可追溯至14世紀古英語文獻(劍橋英語詞源數據庫,2019)。
“渴感”是生理學中描述人體對水分需求的一種主觀感受,通常由體内水分不足或電解質濃度變化觸發。以下是詳細解釋:
渴感主要由下丘腦的滲透壓感受器和容量感受器調控。當血液濃度升高(如脫水)或血容量減少(如失血)時,這些感受器會向大腦發送信號,引發口渴感,促使個體主動飲水以恢複體液平衡。
長期缺水可能引發焦慮或注意力下降,而心理性口渴(如口舌幹燥但無需補水)也可能短暫出現。
若長期感到異常口渴或渴感缺失,建議就醫排查潛在疾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