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llness
疴(拼音:kē)是漢語書面用語,指疾病或身體不適的狀态,在漢英詞典中常譯為"chronic illness"或"disease"。該字多用于醫學文獻和文學創作,具有以下語義特征:
一、基本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疴為"疾病",強調其書面語屬性。牛津高階漢英詞典(第3版)對應英文譯注包含兩個層級:1)chronic disease(慢性病)2)physical discomfort(身體不適)。
二、用法示例 在《黃帝内經》等典籍中可見"沉疴難起"的表述,對應英文可譯為"struggling with a lingering disease"(《中華醫學大辭典》2020版)。現代漢語常見搭配包括"養疴"(recuperate)、"宿疴"(chronic ailment)等。
三、語義辨析 與普通詞彙"病"相比,疴具有更強的文學色彩,多指代纏綿日久的疾患。在《中醫術語英譯标準》中,該字被規範為特指"因髒腑失調引發的慢性病症"(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8)。
“疴”是漢語中表示疾病的漢字,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疴”讀作kē,本義指疾病,尤其側重指慢性或較重的病症。古體寫作“痾”,二者為異體字關系。《說文解字》明确記載:“疴,病也”,《洪範·五行傳》中也有“時即有口疴”的用例。
二、字源與演變 • 字形結構:從“疒”(病字旁)表意,從“可”表聲,屬形聲字 • 康熙字典注音:除kē外,另有“枯駕切”讀作qià,特指小兒驚病 • 五筆編碼:USKD;四角號碼:00121
三、常見搭配
注:該字現代多用于書面語,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在命名學中屬木屬性漢字,康熙筆畫為10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