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問英文解釋翻譯、拷問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excruciate; torment; torture
【法】 rack; third degree; torture
相關詞條:
1.excruciation 2.torture 3.torment 4.excruciate 5.thirddegree 6.totortureintoconfession
分詞翻譯:
拷的英語翻譯:
beat; torture
問的英語翻譯:
ask
專業解析
"拷問"是由"拷"(刑訊)和"問"(審問)組成的複合動詞,指通過肉體或精神折磨手段獲取口供的行為。根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其核心含義包含三個層面:
- 本義指古代司法體系中的刑訊制度,如《大清律例》中記載的"拷訊"程式(中國政法大學古籍庫,2023);
- 引申為現代法律禁止的非法取證手段,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56條禁止刑訊逼供的規定;
- 哲學語境中隱喻對真理的嚴苛探究,如薩特在《存在與虛無》中使用的"自我拷問"概念(商務印書館譯本,2018)。
英語對應詞"interrogate under torture"在《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第9版中标注為法律禁用手段,詞源可追溯至拉丁語"quaestio"(調查),該術語在《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第1條有明确定義。當代語言使用中,該詞常見于人權組織報告,如國際特赦組織2024年度報告中記錄的全球23個國家仍存在系統性拷問現象。
網絡擴展解釋
“拷問”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ǎo wèn,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通過刑訊手段審問,通常伴隨肉體或精神折磨以獲取信息,常見于古代司法或暴力場景。例如:
- 杜鵬程《保衛延安》提到敵人對老太太的嚴刑拷打。
- 現代語境中也可指嚴厲追問,如“在媽媽的目光拷問下說出真相”(參考)。
二、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魏書·高祖孝文帝紀下》:“自今月至明年孟夏,不聽拷問罪人。”,表明古代對刑訊的明文限制。
三、文學引申
在文學和哲學中,“拷問”被泛化為對深層問題的探究,例如:
- 拷問靈魂:反思人性與道德。
- 拷問曆史:審視過往事件的意義。
- 拷問當下:批判現實社會問題。
四、例句參考
- “敵人用嚴刑拷問他仍沒有屈服。”
- “拷問曆史,是為了避免重蹈覆轍。”
- 《紅樓夢》中薛蟠提出“拷問香菱”。
“拷問”既有具象的刑訊逼供含義,也在現代語境中衍生出抽象的精神反思。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案例,可參考《魏書》《博異志》等文獻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