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resistance
在漢英詞典中,"抗性"對應的英文翻譯為"resistance",其核心含義指生物體或物質對外界壓力、侵害或不利條件的抵禦能力。該術語在不同學科領域存在具體釋義:
生物學領域 指生物體抵禦疾病、寄生蟲或環境脅迫的遺傳特性。例如農作物對病蟲害的天然防禦機制(《牛津漢英詞典》2023版),人體免疫系統對抗病原體的能力(中國科技術語審定委員會, 2022)。
微生物學延伸 特指微生物對抗菌藥物産生的耐受能力,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黴素的耐藥性現象(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2021)。世界衛生組織将其定義為"微生物在暴露于本應殺滅或抑制其生長的藥物後仍能存活的能力"。
材料科學應用 描述物質承受機械應力、化學腐蝕或極端溫度的性能指标,如金屬材料的抗疲勞強度(《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工程院相關研究顯示,碳纖維複合材料的抗性強度可達鋼材的5倍(知網術語庫, 2024)。
該術語在翻譯實踐中需注意語境差異,如"drug resistance"對應"藥物抗性","abiotic stress tolerance"則譯為"非生物脅迫抗性"。北京外國語大學雙語語料庫數據顯示,"抗性"在學術文獻中的使用頻率較十年前增長47%,反映出該概念在跨學科研究中的重要性提升。
“抗性”是一個多領域使用的術語,其核心含義指抵抗外界不利因素的能力。以下從不同維度詳細解釋:
“抗性”源于植物學領域,指生物體(尤其是植物)抵抗不良環境或侵害的特性。例如抗旱、抗寒、抗鹽堿、抗病蟲害等能力,屬于生物適應環境的重要生存機制。
與“防禦”不同,抗性更強調被動抵抗特性,而非主動防護行為。例如植物抗旱性屬于内在特性,而搭建遮陽棚則是主動防禦措施。
(注:如需了解抗性增強方法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植物生理學文獻或遊戲攻略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