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ntiagglutinating
contend with; defy; fight; refuse; repel; resist
【醫】 Adv.; contra-; ob-
【化】 agglutinate; agglutination
【醫】 agglutination; clumping
"抗凝集的"(anti-aggregation)是醫學和生物化學領域的重要術語,指能夠阻止血液中血小闆或細胞異常聚集的特性。該詞彙由"抗"(對抗)和"凝集"(聚集凝結)構成複合詞,後綴"的"表示形容詞屬性。
根據《英漢醫學大詞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3版),該術語特指通過抑制血小闆表面受體(如GPIIb/IIIa)或幹擾纖維蛋白原結合,從而阻斷血栓形成的過程。在臨床應用中,抗凝集藥物如阿司匹林通過不可逆抑制環氧合酶-1,減少血栓素A2生成,達到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效果(《中華内科學》,2022年修訂版)。
北京大學醫學部《血液病學原理》指出,抗凝集機制可分為三級:
該術語需與"抗凝血"(anticoagulation)嚴格區分,前者針對血小闆聚集,後者作用于凝血因子系統(《臨床血液學與檢驗》,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世界衛生組織2023年藥物分類指南明确将抗凝集劑列為抗血栓藥物的獨立亞類。
抗凝集(通常指抗血小闆聚集)是醫學中預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概念,其核心在于抑制血小闆的異常聚集過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抗凝集主要通過藥物幹擾血小闆的活化與黏附功能,防止它們在血管損傷處過度聚集形成血栓。血小闆在血管受損時會釋放信號物質(如ADP、血栓素A₂),促使更多血小闆聚集形成止血栓塊。抗凝集藥物通過阻斷這些信號通路(例如阿司匹林抑制血栓素合成),從而降低血栓風險。
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通過不同機制抑制血小闆活化。例如,阿司匹林不可逆抑制環氧合酶,減少血栓素生成。
長期使用可能增加出血風險,需遵醫囑調整劑量。若出現異常出血(如牙龈出血、黑便),應及時就醫。
通過以上機制,抗凝集治療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起到關鍵作用,但需與抗凝治療區分應用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