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矩陣博弈英文解釋翻譯、矩陣博弈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matrix games

分詞翻譯:

矩陣的英語翻譯:

matrix
【計】 matrix
【化】 matrix
【經】 matrices; matrix

博弈的英語翻譯:

【計】 game; game playing; Grundy's game Grundy

專業解析

矩陣博弈(Matrix Game)是博弈論中描述兩人有限零和博弈的經典數學模型,其核心特征為參與者的收益函數可通過雙矩陣形式直觀呈現。該概念由約翰·馮·諾依曼在1928年确立,後經《博弈論與經濟行為》著作系統化闡述(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44)。

從漢英對照角度解析:

  1. 結構定義:博弈雙方(PlayerⅠ & PlayerⅡ)分别擁有有限策略集$S={s_1,...,s_m}$和$T={t_1,...,tn}$,支付矩陣$A=(a{ij}){m×n}$與$-A$構成零和關系,滿足$sum{i=1}^m sum{j=1}^n a{ij} = 0$。

  2. 策略類型:

    • 純策略(Pure Strategy):參與者選定确定策略$s_i$或$t_j$
    • 混合策略(Mixed Strategy):采用概率分布$xinDelta^m$, $yinDelta^n$選擇策略
  3. 納什均衡解:存在滿足$max_x min_y x^TAy = min_y max_x x^TAy$的鞍點解,該結論被稱為最小最大定理(Minimax Theorem),證明過程收錄于《運籌學數學手冊》第三卷(Springer, 2003)。

  4. 應用領域:

    • 經濟決策:企業競争策略建模(參考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工作論文20987)
    • 軍事推演:戰術選擇優化(見Rand Corporation國防分析報告)
    • 人工智能:多智能體系統訓練框架(DeepMind《Nature》論文DOI:10.1038/s41586-020-03051-4)

數學表達範式: $$ begin{aligned} &text{最大化方問題: } max{xinDelta^m} min{1≤j≤n} sum{i=1}^m a{ij}xi &text{最小化方問題: } min{yinDelta^n} max{1≤i≤m} sum{j=1}^n a_{ij}y_j end{aligned} $$

該理論模型為斯坦福大學經濟系博弈論課程核心内容(課程編號ECON 285),其現代拓展已應用于量子博弈等前沿領域(《Physical Review Letters》第125卷第2期)。

網絡擴展解釋

矩陣博弈是博弈論中的核心模型之一,主要用于分析兩人在嚴格競争環境下的策略選擇。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定義

矩陣博弈(Matrix Game)又稱标準式博弈或戰略式博弈,是兩人有限零和博弈。其特點包括:

  1. 兩人參與:僅有兩個決策者(參與者1和參與者2)。
  2. 有限策略:每個參與者的可選策略數量有限,例如參與者1有( m )種策略,參與者2有( n )種策略。
  3. 零和性質:一方的收益等于另一方的損失,雙方總收益始終為零。

二、關鍵要素

  1. 參與者:雙方通過選擇策略最大化自身收益或最小化損失。
  2. 策略集:參與者1的策略集為( S1 = {s{11}, s{12}, ..., s{1m}} ),參與者2為( S2 = {s{21}, s{22}, ..., s{2n}} )。
  3. 收益矩陣:用矩陣( A = [a{ij}]{m×n} )表示參與者1的收益,參與者2的收益矩陣為( -A )。

三、混合策略與納什均衡

當純策略(直接選擇某個策略)無法達到平衡時,可引入混合策略:

四、典型應用

  1. 經典案例:囚徒困境、獵鹿博弈等均可用矩陣博弈分析。
  2. 現實場景:價格競争、環境保護、軍備競賽等領域的策略沖突建模。

五、求解方法

  1. 純策略解:通過尋找收益矩陣的鞍點(即某行最小值等于某列最大值的元素)确定均衡。
  2. 混合策略解:利用線性規劃或最小最大值定理(Minimax Theorem)求解。

矩陣博弈通過矩陣形式清晰展現雙方策略互動的收益關系,是分析競争性決策的基礎工具。其核心在于零和約束下的策略優化與均衡求解。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