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draft decision; draft resolution
在國際法及多邊外交語境中,“決議草案”(Draft Resolution)指由成員國或代表團體提交至國際組織(如聯合國)的正式提案文本,需經審議、修訂及表決程式後方可成為具有約束力或指導意義的決議。根據《聯合國憲章》第四章,決議草案的制定需符合議事規則,其核心特征包括:
法律框架性
決議草案需基于現有國際公約或組織章程拟定。例如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決議草案須引用《聯合國憲章》第七章條款作為行動依據(聯合國法律事務廳,2023年文件庫)。
程式階段性
标準流程包含:提案國協商→文本起草→委員會初審→全體辯論→修正案提交→最終表決。世界衛生組織2024年《多邊談判指南》指出,約73%的草案需經曆三輪以上修訂。
效力待定性
草案在表決通過前無法律效力。國際法院2021年“海洋劃界案”判決書強調,未通過草案不能作為國際習慣法證據。
權威參考來源:
決議草案是國際會議或組織中,針對特定議題形成的待表決解決方案文件。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一、定義與性質
基本概念
決議草案是會議各方通過讨論、談判後形成的書面成果,包含問題共識及解決建議。在聯合國等國際機構中,未經表決通過的提案均稱為草案(Draft Resolution),通過後成為正式決議。
法律效力差異
二、結構與内容要求
格式規範
起草規則
三、形成流程
擴展說明
在模拟聯合國(MUN)中,決議草案是會議核心成果,需嚴格遵循格式。實際國際事務中,如“延置決議草案”指暫時擱置提案。更多細節可參考聯合國文件規範或模聯指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