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contributory profits
chip in; come through; contribute; endow; give
【經】 donations and contributions
almsgiving; redress; relief; relieve; succour
【經】 relief
“捐助救濟”作為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物質援助與困難幫扶的雙重屬性。從漢英詞典釋義角度分析,該詞可譯為“donation and relief”,其中“捐助”對應自願性財物捐贈(donation),“救濟”強調對弱勢群體的系統性幫扶(relief)。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界定,該詞特指“通過資金或物資的給予,幫助遭受災難或生活困難的人群”。
在社會實踐層面,該行為具有三重特征:其一,資金流轉的非營利性,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二十一條,捐助需通過合法慈善組織完成定向轉移;其二,適用場景的應急性,中國民政部救災司文件顯示,該行為常見于自然災害救助(如地震赈災)、特殊群體幫扶(如貧困學生助學)等場景;其三,倫理維度的利他性,參考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的調研數據,2024年我國社會捐助總額達1800億元,其中72.3%流向教育扶貧與醫療救助領域。
從跨文化交際角度觀察,該詞在英語語境中需區分具體場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将“relief”定義為短期危機應對,而“aid”更多指向長期發展援助。這種語義差異要求在實際翻譯中結合上下文進行動态調整。
以下是對“捐助”和“救濟”的詳細解釋及對比:
定義:指個人或組織自願提供財物幫助他人或公益事業的行為,強調主動性。
特點:
例句:
“全校師生積極捐錢捐物,救濟受災群衆。”()
定義:通過物資或資金援助生活困難群體,通常針對突發困境或貧困狀态,具有應急性。
特點:
例句:
“政府撥出專款救濟生活困難的下崗職工。”()
維度 | 捐助 | 救濟 |
---|---|---|
主體 | 個人/民間團體 | 政府/官方機構為主 |
目的 | 支持公益或特定群體 | 解決生存危機或緊急需求 |
持續性 | 長期性(如教育捐助) | 短期應急(如災害救濟) |
捐助側重自願性和公益支持,救濟則強調應急扶困。兩者均體現社會互助,但適用場景與實施主體不同。更多細節可參考、3、5、7、8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