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繼續經營原則英文解釋翻譯、繼續經營原則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continuity principle; going-concern principle

分詞翻譯:

繼續經營的英語翻譯:

【經】 continuing appropriation

原則的英語翻譯:

fundamental; principle; tenet
【醫】 principle
【經】 general principles; principle

專業解析

繼續經營原則(Going Concern Principle)是財務會計的核心假設之一,指企業在可預見的未來會持續正常經營,不會面臨破産或清算風險。該原則要求資産和負債的計量以企業持續運營為前提,而非基于清算價值。例如,固定資産按曆史成本而非當前市價計提折舊,長期負債按約定利率而非即時償付金額核算。

從國際會計準則(IAS 1)的定義看,繼續經營假設要求管理層在編制財務報表時評估企業至少未來12個月的持續經營能力。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進一步明确,若存在重大經營不确定性,企業需在財報附注中披露可能導緻無法持續經營的風險因素(來源:FASB Concepts Statement No. 8)。

該原則的現實意義體現在三方面:

  1. 避免資産價值被低估,如未完工研發項目可按預期收益資本化
  2. 維持負債核算穩定性,長期借款利息分期确認而非一次性折現
  3. 提升財報決策有用性,幫助投資者判斷企業長期盈利能力(來源:IASB Framework 2018修訂版)。

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指出,審計師需通過現金流分析、債務契約合規性測試等手段驗證該原則的應用合理性(來源:ACCA Technical Article FT_GoConcern)。中國《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六條也明确規定持續經營假設是四大會計前提之一(來源:財政部會計司2023版準則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

繼續經營原則(又稱“持續經營原則”)是會計領域的重要假設,其核心含義是:企業在可預見的未來會持續正常運營,不會面臨破産、清算或大規模停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核心内涵

  1. 基本假設
    會計主體在編制財務報表時,默認企業将無限期經營下去。這意味着資産和負債的計量、收入費用的确認均基于長期運營的前提,而非短期清算價值。

  2. 適用範圍
    該原則是會計核算的12項一般原則之一,直接影響財務報表的編制邏輯。例如,固定資産按曆史成本而非當前市價計提折舊,長期負債按分期償還處理。

二、主要作用

  1. 保障財務信息穩定性
    通過假設企業持續經營,財務報表能更真實反映長期盈利能力與償債能力,避免因短期波動誤導投資者或債權人。

  2. 支撐其他會計原則
    如權責發生制、配比原則等均以持續經營為前提。若企業無法持續經營,需改用清算會計或破産會計規則。

  3. 稅務處理依據
    在稅收制度中,允許企業将虧損結轉至未來年度抵扣利潤,正是基于持續經營的預期(如、2提及的損失結轉機制)。

三、例外情況

當企業出現明顯破産迹象(如資不抵債、法律糾紛導緻停業)時,需放棄該原則,改用清算價值重新評估資産與負債。

四、術語辨析

“繼續經營”與“持續經營”常被混用,但權威會計文獻(如《企業會計準則》)統一采用“持續經營”(Going Concern)作為标準表述。部分非專業場景可能使用“繼續經營”,但實質含義相同。

如需進一步了解應用案例,可參考正保會計網校的財稅問答闆塊(來源3、4)。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