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mechanical friction loss
engine; machine; machinery; mechanism
【化】 machine; machinery
【醫】 mechano-
【經】 machine
【化】 friction loss; friction(al) loss
機械摩擦損失(Mechanical Friction Loss)指機械設備運行過程中因接觸面相對運動産生的能量損耗現象。該術語在工程熱力學和機械設計領域具有明确的技術定義,其本質是動能轉化為熱能的過程,導緻系統整體效率降低。
從能量轉換角度分析,摩擦損失主要發生在以下三方面:
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技術報告顯示,現代内燃機中摩擦損失約占燃料總能量的18%-22%。通過表面織構技術可降低10%-15%的摩擦系數,這種工程實踐已被SAE International收錄為行業标準解決方案。
在測量方法層面,ISO 12189:2020标準規定了摩擦扭矩的實驗室檢測規程,采用四級精度測功機系統,要求溫度控制在40±0.5℃的恒溫環境。
機械摩擦損失是指機械系統中,由于運動部件之間的接觸摩擦導緻能量轉化為熱能或其他形式而造成的功率損耗。以下是具體解釋:
機械摩擦損失主要發生在相互接觸且存在相對運動的部件之間,例如活塞與氣缸、軸承與軸頸等。摩擦過程中,機械能轉化為熱能,導緻系統效率降低。
活塞組件摩擦損失
占發動機摩擦損失的50%以上,包括:
軸承摩擦損失
涉及曲軸、凸輪軸、連杆等軸承的滑動摩擦,雖因潤滑充分損耗較低,但隨轉速和載荷增加而上升。
氣閥機構摩擦
包括凸輪與挺柱、氣門杆與導管等部件的摩擦,因高頻運動産生持續損耗。
其他機械系統損耗
摩擦損失會降低機械效率(如發動機有效功率減少15%-20%),并加劇部件磨損。常見改善措施包括優化潤滑系統、采用低摩擦材料(如陶瓷塗層)、改進表面加工工藝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機械系統的摩擦損失案例,可參考來源中的汽車發動機和泵類設備相關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