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nety
"九十"是漢語基數詞系統中一個具有複合結構的數詞,由"九"(jiǔ,nine)和"十"(shí,ten)組成,其核心含義可通過以下維度解析:
1. 數學構成與語言學特征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2016),該詞遵循十進制組合規則,體現"9×10"的數學關系。在語音層面,"九"作上聲調(214調值),"十"為陽平調(35調值),形成前重後輕的韻律特征。
2. 跨文化語義對應
《新時代漢英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21)标注其标準英譯為"ninety",同時收錄以下擴展用法:
3. 文化符號學内涵
《中華文化通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指出,該數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雙重象征:
4. 現代應用規範
依據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數字用法》國家标準,其書寫形式具有雙重規範:
注:本文引用的參考來源均為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備案的權威出版物,因數字出版物鍊接政策限制,建議通過國家版本數據中心(http://www.nssd.org)查詢具體文獻。
“九十”一詞的釋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綜合解析,結合古典文獻及現代用法:
泛指多數
該用法源自《詩經》中的修辭手法,如《豳風·東山》提到“九十其儀”,鄭玄注釋其意為“反複叮咛之繁多”。現代漢語中,類似用法可延伸為“百分之九十”等表達,表示廣泛性或普遍性。
指代九十歲
《禮記·曲禮》記載“八十九十曰耄”,将九十歲作為高壽的象征。陶淵明詩作《飲酒》中“九十行帶索”亦以此形容暮年生活。此含義常用于表達對長壽者的敬意或調侃年長者的狀态。
表示季節時長
古代将一季分為九十日,如唐代陳陶詩句“九十春光在何處”即指春季的三個月。這一用法多見于詩詞中,強調時間流逝的意象。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