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的”作為漢語常用形容詞,在漢英詞典中有多層次釋義與語用特征,其核心語義可歸納為以下五方面:
時間屬性
指事物存在或使用時間長久,《現代漢語詞典》标注為“過去的;經過長時間使用的”,對應英文"old"或"used"。例如“舊書”(old books)強調物品使用曆史,“舊制度”(old system)側重時間延續性。該釋義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9版中有詳細詞條佐證。
狀态特征
表示物品因時間流逝産生的損耗,如《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使用"worn-out"(破舊的)、"shabby"(陳舊的)等對應詞,強調物理狀态變化。典型搭配包括“舊衣服”(worn-out clothes)、“舊輪胎”(worn tires)。
認知範疇
在抽象領域指代過時觀念或方法,《新世紀漢英大詞典》提供"obsolete"(淘汰的)、"outdated"(過時的)等譯法。學術語境常見于“舊觀念”(outdated ideas)、“舊體制”(obsolete system)等術語。
情感維度
承載文化記憶價值時,《中華漢英大辭典》收錄"vintage"(複古的)、“nostalgic”(懷舊的)等譯法,如“舊照片”(vintage photos)隱含情感價值,與單純表時間的"old"形成語義差異。
語法特征
作定語時需遵循漢語量詞規則,如“一件舊毛衣”(a worn sweater),其否定形式“不舊”可表示相對新穎狀态。比較級表達需借助副詞,如“比較舊”(relatively old)、“非常舊”(extremely old)。
“舊”是一個含義豐富的漢字,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解釋,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分析:
過時的、與“新”相對
指事物不再符合當前潮流或标準,如“舊式服裝”“舊習俗”。例如:“不要用舊腦筋對待新事物”。
因時間或使用而變色變形
形容物品因長期使用或存放失去原有狀态,如“舊書”“舊衣服”。例句:“我們曾開着一輛生鏽的舊貨車四處旅行”。
過去存在的、曾經的
用于描述已改變的人或事物,如“舊居”“舊友”“舊察哈爾省省會”。
指代交情或故人
如“故舊”“念舊”,表達對舊友或往日情誼的懷念。
“舊”的核心意義圍繞“時間流逝”展開,既可描述事物的物理狀态(如破舊),也能表達抽象情感(如懷舊)。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避免單一化理解。如需更深入的古文字形或例句分析,可參考、7的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