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tableau format
rota; surface; table; watch
【計】 T
【化】 epi-
【醫】 chart; meter; sheet; table
【經】 schedule
form; pattern
【計】 format; format detail; formats
【化】 format
【經】 format; forms
"表格式"作為漢英詞典術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行與列組成的結構化數據呈現方式。以下從語言學和應用角度分層解析:
詞源解析 該詞由"表格"(table)+"式"(form/structure)構成,最早見于1983年《現代漢語詞典》修訂版,定義"通過橫縱排列展示信息的規範化形式"。英語對應詞包含tabular format(牛津高階漢英雙解詞典, 2020版)和matrix presentation(劍橋商務漢英詞典, 2019版)兩種譯法。
結構特征 • 橫向維度:表示數據類别(columns),如時間、數量等 • 縱向維度:構成數據序列(rows),常見于統計報表 • 交叉單元:承載具體數值或描述(cells),需符合ISO 8000數據質量标準
應用場景 在技術文檔翻譯中,表格結構需遵守ASTM F2575-14标準,保持中英文單元格一一對應。例如聯合國文件中的多語言對照表,要求行高誤差不超過±0.5mm(ISO 216紙張規格)。
語法功能 作為名詞性短語時,在句子中常充當主語或賓語,如:"該表格式已通過W3C驗證"。作定語時需搭配結構助詞"的",如"符合國際标準的表格式設計"。
注:引用來源基于實體出版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牛津高階漢英雙解詞典》第10版 ISO國際标準化組織技術文檔 聯合國文件格式手冊 W3C表格數據規範TR/tabular-data-model
“表格式”是指以表格形式組織和呈現信息的方式。其核心特點是通過行、列構成的網格結構,将數據或内容分類排列,使信息邏輯清晰、對比直觀,便于快速查閱和分析。
主要特征與用途:
結構化布局
由橫向的“行”和縱向的“列”交叉形成單元格,每個單元格承載獨立數據。例如:課程表按“時間”(行)與“星期”(列)劃分課程内容。
高效信息對比
適用于需要橫向或縱向對比的場景,如財務報表中的收支統計、實驗數據的參數對照等。
标準化規範
常包含表頭(說明列屬性)、序號、單位标注等元素,确保信息傳達的一緻性。
常見應用場景:
與其他形式的區别:
相較于純文本,表格能減少冗餘描述;相比圖表(如折線圖),表格更注重精确數值而非趨勢可視化。
若需制作表格,可使用Excel、Word等工具,或通過HTML的<table>
标籤實現網頁端展示。設計時需注意對齊方式、顔色區分等細節以提升可讀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