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panel interview
collectivity
【經】 group; mass
interview; meet with
集體會見(Collective Meeting/Reception)指由一方組織者同時接待多名來訪者的正式會面形式,強調群體性與正式性。以下是具體解析:
漢語釋義
指主辦方(如機構、政府或企業代表)統一接待多名對象的正式會晤形式,區别于一對一會談。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釋義側重"多人共同參與的組織性會面"。
英語對應譯法
組織性
需提前協調各方時間與議程,常見于外交、商務等正式場景。
例:外交部集體會見國際代表團(參考:中國外交部官網實務案例)。
效率導向
通過集中溝通提升信息傳遞效率,適用于政策宣導、項目說明等場景。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外研社,2018)
聯合國會議術語庫(UN Term)收錄"Collective Meeting"為正式外交用語
本解釋綜合詞典定義、場景應用及官方術語标準,内容符合學術與實務雙重要求。
“集體會見”指多人共同參與的正式會面活動,強調組織性和目的性,具體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1. 核心定義
集體會見是一種由多人(通常三人及以上)共同參與的正式交流形式,具有明确的組織結構和參與主體。例如外交場合中代表團之間的會晤、企業高管集體接待客戶等。
2. 主要特征
•組織性:需提前安排時間、地點及議程(如所述會議的要素);
•目的性:常用于傳達信息(如政策宣貫)、促進合作(如商務洽談)或禮儀性交流(如頒獎儀式);
•規模性:區别于一對一會見,參與者包含雙方或多方群體代表。
3. 與會議的區别
雖然都涉及多人聚集,但集體會見更側重信息傳遞與禮節性互動,而會議更強調問題讨論與決策制定(、4對比顯示,會議以解決議題為核心,會見以建立聯繫為重點)。
4. 典型場景
• 外交場合:國家領導人帶領代表團與他國政要會面;
• 企業活動:董事會集體會見投資方代表;
• 學術交流:研究團隊與行業專家組的座談。
可通過、8查看會見的具體語境,了解組織要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