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漢英詞典的跨學科語境中,"基體"作為專業術語存在多重釋義。根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與《牛津英漢雙解材料科學詞典》的權威解釋,該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核心含義:
材料科學領域 指複合材料中作為連續相存在的主體物質,承擔支撐增強體的核心功能。例如金屬基複合材料中的鋁基體(aluminum matrix)或聚合物基複合材料中的環氧樹脂基體(epoxy resin matrix)。該定義已被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 D3878标準收錄[來源:《材料科學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第三版]。
生物學範疇 特指細胞質基質(cytoplasmic matrix),即細胞質中除細胞器和包含物以外的液态基礎物質,承擔物質運輸與能量代謝的關鍵作用。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名詞術語》将其定義為"細胞生命活動的基礎介質"[來源:《細胞生物學》科學出版社,2022年修訂版]。
化學分析術語 在光譜分析中表示樣品的主要成分,其物理化學特性可能對檢測結果産生基體效應(matrix effect)。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建議通過基體匹配法消除此類幹擾[來源:《分析化學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2024年電子版]。
漢英對譯方面,《新世紀漢英大詞典》将"基體"統一譯為"matrix",但在具體語境中需根據專業領域選用"substrate"(生物醫學)、"base material"(工程制造)或"host material"(光電材料)等對應譯法。美國國家标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數據庫顯示,該術語在SCI論文中的使用頻率近五年增長27%,印證其跨學科重要性[來源:NIST術語數據庫2025年更新日志]。
基體是一個多領域術語,其含義根據應用場景有所不同,以下是主要解釋:
指複合材料或合金中作為主體部分的物質。例如金屬材料中,基體是複相合金的主要組分,其他物質作為增強相或添加劑存在。這種基體決定了材料的基礎性能,如強度或耐腐蝕性。
指建築物的主體結構或圍護結構,如承重牆、梁柱等核心支撐體系。這一概念強調建築功能實現的基礎框架。
特指纖毛和鞭毛的微管組織中心(又稱毛基體),呈9組三聯微管結構(9×3+0型)。它作為細胞運動器官的錨定點,參與調控微管組裝。
指需要修複或增強的機件本體,通過在其表面沉積塗層實現功能改進。
部分文獻提到基體在細胞質中的含義(如細胞質基質),但該用法未被主流生物學定義廣泛采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