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dicament; plight; corner
"窘境"在漢英雙解語境中指個體或群體陷入難以擺脫的尴尬處境,其核心含義可通過三個維度解析:
語義内涵 《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定義為"進退兩難的困境",強調主體在特定情境下面臨多重選擇卻無法找到理想解決方案的心理狀态。英語對應詞"dilemma"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中解釋為"situation in which a difficult choice has to be made between two or more alternatives, especially ones that are equally undesirable"(需在兩個或多個不理想選項間做出艱難抉擇的處境)。
語用特征 根據《劍橋漢英詞典》語料分析,該詞多用于描述道德困境(moral dilemma)、經濟困局(economic predicament)等複雜場景,如"企業陷入裁員保效益與維持社會責任的倫理窘境"(Companies face ethical dilemmas between layoffs for efficienc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認知框架 《柯林斯高階英漢雙解詞典》指出其認知圖示包含三個要素:存在矛盾選項、選項均具負面後果、決策壓力阈值突破。典型用法如"醫患關系中的知情同意窘境"(informed consent dilemma in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s),體現專業判斷與患者自主權的沖突。
此詞項在《韋氏大學詞典》中被标注為高頻學術詞彙,建議搭配使用場景包括哲學思辨、公共政策讨論及組織管理分析等專業領域。
“窘境”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令人感到尴尬、為難或陷入困境的處境。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核心
由“窘”(困窘、難堪)和“境”(處境、狀況)組成,強調因外界壓力或自身局限導緻的進退兩難狀态,常伴隨心理上的尴尬或無助感。例如:“他因資金短缺陷入創業窘境。”
使用場景
近義詞辨析
反義詞與延伸
反義詞為“順境”“坦途”。延伸用法如“解困脫窘”,體現從窘境中擺脫的過程。
語法功能
多作賓語(陷入窘境)或主語(這種窘境難以化解),偶作定語(窘境中的選擇)。
例句:談判僵局使雙方陷入“不接受條件會虧損,接受則喪失主動權”的雙重窘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