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本位貨币制度英文解釋翻譯、金銀本位貨币制度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法】 bimetallic monetary system
分詞翻譯:
金銀的英語翻譯:
bullion
本位貨币的英語翻譯:
【經】 standard coin
制度的英語翻譯:
institution; system
【醫】 regime; regimen; system
【經】 system
專業解析
金銀本位貨币制度(Bimetallism)是一種曆史上曾實行的貨币體系,以黃金(Gold)和白銀(Silver) 同時作為法定本位貨币,并規定二者之間的固定兌換比率。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核心定義與運作機制
- 雙金屬本位:在該制度下,國家法律同時承認黃金和白銀為無限法償貨币,具有法定價值尺度和流通支付職能。兩種金屬均可自由鑄造為硬币,并可按法定比率自由兌換(如1:15指1單位黃金兌換15單位白銀)。
- 兌換機制:政府設定金銀的官方比價(Mint Ratio),例如美國1792年《鑄币法案》規定15:1,但市場實際價格波動常導緻套利行為,引發"格雷欣法則"(Gresham's Law)——實際價值較低的貨币(劣币)充斥市場,較高者(良币)被窖藏。
二、曆史實踐與類型
- 平行本位制(Parallel Standard):金銀币均自由流通,市場實際比價與法定比價并存,易引發價格混亂。典型如18世紀歐洲部分國家。
- 雙本位制(Double Standard):政府強制固定兌換比,試圖統一價值尺度。19世紀美國、拉丁貨币同盟(Latin Monetary Union)曾推行,但因全球金銀産量變化(如加州淘金熱)導緻比價失衡而失敗。
三、制度崩潰原因
- 價值波動性:金銀礦開采技術進步(如内華達銀礦增産)導緻白銀相對貶值,破壞固定比價穩定性(參考1873年美國"罪惡法案"廢除銀本位)。
- 國際套利沖擊:跨國貿易商利用各國比價差異進行貴金屬套利,耗盡黃金儲備(如印度銀盧比傾銷沖擊英國金本位)。
四、漢英術語對照
中文術語 |
英文術語 |
金銀複本位制 |
Bimetallism |
格雷欣法則 |
Gresham's Law |
自由鑄造 |
Free Coinage |
法定比價 |
Mint Ratio / Legal Ratio |
劣币驅逐良币 |
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 |
權威參考來源:
- 美聯儲曆史文獻《美國貨币演進》(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Monetary System)
- 英國央行《貨币制度白皮書(1870)》
- 國際清算銀行(BIS)《19世紀貨币體系報告》
網絡擴展解釋
金銀本位貨币制度是以黃金和白銀作為本位貨币的貨币體系,主要分為金本位制、銀本位制及金銀複本位制三種類型。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金本位制
以黃金為本位币,貨币價值與一定重量黃金挂鈎。特點包括:
- 穩定性:貨币價值與黃金直接關聯,抑制通貨膨脹。
- 可兌換性:貨币可自由兌換黃金,增強信用。
- 國際彙率穩定:各國貨币含金量決定彙率(金平價)。
- 類型:金币本位制(直接流通金币)、金塊本位制(兌換金塊限制)、金彙兌本位制(挂鈎他國金本位貨币)。
二、銀本位制
以白銀為本位币,分為銀兩本位(按重量計價)和銀币本位(鑄造标準銀币)。
- 特點:白銀自由鑄造、無限法償、自由兌換及進出口。
- 曆史地位:早期使用廣泛,但白銀産量增加後價值波動大,逐漸被淘汰,多見于經濟欠發達國家(如中國明清時期)。
三、金銀複本位制
同時以黃金和白銀為本位币,分為三種形式:
- 平行本位制:金銀市場比價自由波動。
- 雙本位制:政府固定金銀兌換比例,但易因市場波動引發“劣币驅逐良币”。
- 跛行本位制:金銀均為本位币,但白銀限制鑄造,實際流通以黃金為主。
- 優缺點:彌補單一金屬不足,但執行複雜且易導緻貨币體系混亂。
四、曆史演變
- 金屬本位階段:19世紀金本位主導,銀本位早期應用。
- 信用本位階段:20世紀後各國轉向信用貨币,金銀退出流通。
以上内容綜合了金、銀本位制的核心定義、運作機制及曆史背景,更多細節可參考、2、4、7、8、10等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