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retrenchment policy
draw in; take in a reef
policy
【經】 policy
緊縮開支政策(austerity policy)是指政府或機構通過縮減財政支出、調整預算結構等方式控制公共資金使用的經濟調控手段。該政策在漢英雙語語境中有以下核心内涵:
詞彙定義
《現代漢語詞典》将"緊縮"解釋為"縮小、壓縮",對應英文"tighten"或"reduce";"開支"指"支出的費用",對應"expenditure"。牛津大學出版社《漢英大詞典》将該詞組譯為"expenditure contraction policy",強調通過減少支出來實現財政平衡。
經濟學術定位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財政監測報告》将其定義為"政府為減少財政赤字而主動實施的支出削減和稅收調整組合措施"。典型措施包括:裁減公務人員薪資、推遲基建項目、縮減社會福利等。
政策實施背景
中國國務院《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該政策常用于應對經濟過熱、通貨膨脹壓力或債務風險升高的情況。2023年歐盟對成員國實施的財政紀律框架要求,年度結構性赤字不得超過GDP的0.5%,即為此類政策的典型應用。
雙重作用機制
世界銀行研究顯示,短期可能抑制經濟增長(如希臘2010-2015年GDP累計下降25%),但長期有助于恢複市場信心。加拿大央行通過建模證實,每削減1%的財政赤字,可使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下降15-30個基點。
國際應用差異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強調其適用條件:當債務/GDP比率超過90%時效果顯著。日本財務省2024年新規要求,中央部門年度預算需同比縮減2-5%,但國防、醫療支出除外,體現結構性調整特征。
緊縮開支政策是緊縮性財政政策的核心措施之一,主要通過減少政府支出來抑制社會總需求,常用于經濟過熱或通貨膨脹時期。以下是詳細解釋:
緊縮開支政策屬于緊縮性財政政策的一部分,其核心是通過削減政府公共支出(如減少基礎設施建設、社會福利等領域的投入),降低社會總需求,從而緩解經濟過熱、抑制物價上漲或平衡財政赤字。
緊縮政策通常與緊縮性貨币政策(如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配合使用,雙管齊下控制市場流動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政策曆史案例或具體實施細節,可參考、3、5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