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gold bronze
aurum; gold; golden; metals; money
【化】 gold
【醫】 Au; auri-; auro-; aurum; chryso-; gold
bronze; gunmetal
【化】 bronze
【醫】 bronze
金青銅的漢英詞典釋義與解析
金青銅(jīn qīng tóng)指一種具有金色光澤的青銅合金,常見于古代器物與現代裝飾工藝。其英語對應詞為"gold-bronze",強調金屬表面呈現的黃金般色澤,與普通青銅(bronze)的青綠色調相區别。例如:
故宮博物院藏唐代金青銅鏡,表面經特殊工藝處理呈現鎏金效果(參見《漢英綜合大辭典》)。
金青銅通常為銅錫合金,含錫量約10%-20%,并可能添加少量金、鋅等元素以增強金色光澤。其工藝分為兩類:
注:因未檢索到可公開引用的線上詞典鍊接,釋義來源基于權威工具書《漢英綜合大辭典》《牛津藝術材料詞典》及考古文獻《中國青銅器辭典》,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進一步查閱。
“金”與“青銅”在古漢語和曆史文化中具有特殊關聯,以下為詳細解釋:
古義特指青銅
古代文獻中的“金”常指青銅(即銅錫合金),而非現代意義上的黃金(Au)。例如《周禮》中“賜金”即指青銅器。因青銅器鑄造後呈金色,故稱“吉金”,後因氧化産生青綠色鏽迹,得名“青銅”。
現代化學元素“金”
現代“金”指化學元素Au(黃金),但古代“金”為廣義金屬總稱,涵蓋青銅、紅銅等。
成分與命名
青銅是紅銅(純銅)與錫、鉛、鎳等元素的合金,硬度高于純銅。其名稱源于氧化後的青綠色鏽迹,化學公式可表示為:
$$
text{Cu} + text{Sn} + text{Pb} rightarrow text{青銅}
$$
曆史地位
中國青銅器始于夏商周,鼎盛于商周時期,既是禮器、兵器,也是身份象征。典型器物包括鼎、爵、鐘等,紋飾精美,技術高超,被譽為“活生生的史書”。
古代“金”與“青銅”實為同一材料的兩種表述:鑄造時稱“金”(金色外觀),氧化後稱“青銅”(青綠色鏽迹)。例如《詩經》中“吉金”即指優質青銅。
古代“金”多指青銅合金,體現了漢語詞義的曆時演變。如需進一步了解青銅器分類或工藝,可參考、4、6的詳細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