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lixivium
dip; immerse; soak; steep; swim
【醫】 dip; immerse; immersion; infusion
drip; trickle
fluid; liquid; succus
【化】 liquor
【醫】 Fl.; fld.; Fluid; humor; juice; Liq.; sap; succi; succus
浸瀝液(leachate)是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的重要術語,指液體(通常為水)在滲透通過固體物質(如土壤、廢棄物堆體、礦渣等)時,溶解或攜帶其中可溶性成分後形成的溶液或懸浮液。該過程稱為“浸瀝”(leaching)。其核心含義可從漢英詞典角度及專業背景解釋如下:
術語定義與形成機制
浸瀝液是溶解性污染物遷移的主要載體。當降水、地下水或其它液體流經含有可溶鹽、重金屬、有機物等的固體基質時,通過物理溶解、化學溶出或生物降解作用,将有害或有用成分萃取至液相中形成。在垃圾填埋場、礦山尾礦庫、污染場地等場景中,浸瀝液的産生與管控是環境保護的關鍵問題。
來源:國際标準化組織(ISO)土壤質量詞彙标準(ISO 11074:2015)對“leachate”的定義;《英漢環境科學與工程詞彙》(科學出版社)。
主要應用場景與危害
來源:美國環保署(EPA)固體廢物管理手冊;《環境工程學》(蔣展鵬主編)。
處理與管控要求
因其成分複雜、毒性大,浸瀝液需經專業處理(如生物處理、膜分離、高級氧化)達标後方可排放。各國法規(如中國《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标準》GB 16889)對浸瀝液的收集、處理及監測有嚴格規定。
來源:中國國家标準GB 16889-2008;《廢水處理工程》(唐受印主編)。
浸瀝液是環境介質中污染物經液體浸提、遷移形成的混合液,常見于廢棄物處置與污染場地,其有效控制對防止水土污染至關重要。
根據您的查詢,“浸瀝液”可能是“滲瀝液”或“瀝液”的筆誤。以下是兩種可能的解釋:
指垃圾填埋過程中,因壓實、微生物分解及雨水沖刷形成的污染性液體,具有以下特點:
若您實際想了解的是其他詞彙,建議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精準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