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emergency tariff
緊急關稅(Emergency Tariff) 是指一國政府為應對突發經濟狀況或保護國内産業免受緊急損害,在特定情況下臨時加征的特别關稅。該措施通常在國際貿易出現異常波動時啟動,如進口商品數量激增、價格暴跌對國内産業造成嚴重沖擊或威脅時,屬于貿易救濟手段之一。
緊急性與臨時性
緊急關稅具有時效性,僅在确認國内産業面臨"緊急情況"(如進口激增導緻市場擾亂)時實施,且需在WTO框架下設定明确終止期限(通常不超過4年)。其核心目的是為國内産業争取調整時間,而非永久性貿易壁壘。
法律依據
世界貿易組織(WTO)《保障措施協定》(Agreement on Safeguards)第XIX條規定,成員國可在進口激增對國内産業造成嚴重損害時采取臨時限制措施。中國《對外貿易法》第四十五條亦授權政府在必要時啟動貿易救濟措施。
觸發标準
實施需滿足三要素:
特征 | 緊急關稅 | 常規關稅 |
---|---|---|
實施目的 | 應對突發産業損害 | 財政收入/長期貿易調控 |
持續時間 | 臨時性(通常≤4年) | 長期有效 |
法律程式 | 需提交損害證明并公告 | 通過立法程式設定 |
國際合規要求 | 需符合WTO保障措施規則 | 受約束關稅稅率限制 |
緊急關稅易引發貿易夥伴反制措施(如報複性關稅),且需嚴格遵循非歧視原則(對同類進口産品一視同仁)。根據WTO統計,2020-2023年全球發起的保障措施調查中,僅37%最終實施緊急關稅,主因在于損害舉證難度高。
來源參考
緊急關稅是國際貿易中一種臨時性的保護性關稅措施,其核心含義及特點如下:
1. 定義與實施條件
當某類外國商品在短期内大量湧入進口國市場,導緻國内同類産業遭受重大損害或威脅時,進口國政府會臨時加征高額進口附加稅。這種措施旨在迅速限制進口商品數量,為國内産業争取調整時間。
2. 性質與特點
3. 目的與作用
主要目的是保護國内産業免受突發性進口沖擊,維護市場穩定。例如,當某國鋼鐵短期内低價傾銷時,進口國可能通過緊急關稅平衡價格,防止本土企業倒閉。
4. 實施依據與限制
需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如《保障措施協定》要求,實施前需評估損害程度,并逐步取消或降低稅率。若長期使用可能引發貿易争端。
相關措施
除緊急關稅外,國家還可能采取差價關稅(根據國内外價差調整稅率)、選擇關稅(從價或從量中選較高者征收)等配套手段。
通過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可知,緊急關稅是國際貿易中平衡自由市場與産業保護的重要工具,但其應用需謹慎,避免演變為貿易壁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