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aze; amazement; astonish; astonishment; marvel; surprisal
《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驚異”定義為“感到意外和驚奇”,強調對超出常規認知事物的強烈情緒反應。該詞在漢英對照場景中通常對應“amazement”或“astonishment”,如《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10版)指出其核心語義指向"a feeling of great surprise mixed with disbelief"。
從構詞法分析,“驚”字體現心理震動狀态,“異”字突出事物特殊性,二者結合構成複合式心理動詞。北京大學語言學研究中心語料庫顯示,該詞在書面語中的使用頻率是口語的3.2倍,常見于文學描寫和學術論述場景。
《新世紀漢英大詞典》列舉典型譯例如下:
該詞與近義詞“驚奇”“驚訝”存在語義梯度差異。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八百詞》釋義,“驚異”強調對異常現象的深度震撼,相較“驚奇”更具書面語色彩,相較“驚訝”更具持續性情緒特征。
“驚異”是一個形容詞,表示因遇到意外或難以理解的事物而感到驚奇、詫異。以下是詳細解析:
“驚異”指因超出常規認知或預期而産生強烈意外感,常伴隨心理上的震動。例如:“他驚異地發現,戲劇藝術的地位大不相同了”(徐遲《牡丹》)。其核心是“驚奇”與“詫異”的結合,既包含對未知的驚訝,也帶有不解或困惑的情緒。
該詞最早見于《北史》,描述齊高祖神武帝在床榻見赤蛇而“益驚異”的場景,突顯超自然現象引發的震撼。現代用法更廣泛,可用于描述科學發現、人生轉折等場景,如“生命真正的尺度小得令人驚異”。
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表達,如:“她面對危機時的冷靜令人驚異”。需注意與“驚訝”區分——後者程度較輕,而“驚異”更強調超出尋常的震撼感。
研究指出,驚異情緒可能影響風險判斷(如高估非常規事件的危害性),這種心理效應與人類認知邊界的突破密切相關。不過此觀點來自低權威性網頁,建議結合心理學文獻進一步驗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