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mential
【醫】 amentia; aponea; aponoia
精神發育不全(jīngshén fāyù bùquán)是一個傳統中文醫學術語,現多被更中性的表述替代,其核心含義指個體在智力功能和適應性行為上存在顯著限制,導緻日常社會適應困難。以下是漢英對照角度的詳細解釋:
精神發育不全 指先天或童年早期出現的智力發育停滞或遲緩,表現為:
該術語曾用于描述智力障礙(Intellectual Disability),但因隱含貶義,現臨床多用智力障礙或發育性殘疾等表述。
英文對應術語為Intellectual Disability(ID),其定義以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PA)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為準:
ID需同時滿足以下三點:
歸類為"發育性障礙",強調需通過标準化測試與臨床評估結合診斷。
精神發育不全作為曆史術語,現已被國際規範術語取代: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标準(CCMD-3)》使用精神發育遲滞,後與ICD體系接軌,改用智力障礙。
"Mental Retardation"(精神發育遲滞)因污名化于2010年被美國聯邦法律(Rosa's Law)正式替換為"Intellectual Disability"。
中文術語 | 英文術語 | 說明 |
---|---|---|
精神發育不全 |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D) | 舊稱,現臨床淘汰 |
智力障礙 |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 現行國際通用診斷類别 |
發育性殘疾 |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 涵蓋智力、肢體等多類發育障礙 |
參考資料:
(注:因術語敏感性,建議優先引用DSM-5、ICD-11等權威文獻定義,避免使用過時表述。)
精神發育不全(又稱精神發育遲滞、智力障礙)是一種在發育階段(通常指18歲前)因多種因素導緻的智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顯著低下的綜合征。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核心定義
表現為智力功能(如認知、語言、理解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明顯低于同齡水平,智商(IQ)通常低于70-75(人群均值100,标準差15)。需同時滿足智力低下與適應行為缺陷兩個标準。
2. 病因分類
主要緻病因素包括:
3. 臨床表現
4. 與相似概念的區别
5. 診斷與幹預
診斷需結合智力測試(韋氏量表)和適應行為評估。早期幹預包括特殊教育、行為訓練及家庭支持,可部分改善功能。
注:該術語現逐漸被“精神發育遲滞”或“智力障礙”取代,更強調發展性特征而非缺陷定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