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pneumatism
【醫】 pneuma
determine; discuss; in terms of; ism; statement; talk about; theory; view
精氣論是中國古代哲學與中醫學的核心理論之一,指宇宙萬物及人體生命活動均由“精”與“氣”兩種基本物質構成并推動。其中:
源自《管子·内業》:“精也者,氣之精者也”,認為精氣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如《莊子·知北遊》:“通天下一氣耳”)。
見于《黃帝内經》,提出“精氣奪則虛”(《素問·通評虛實論》),将精氣作為人體生理與病理的基礎,主導生長、發育及髒腑功能。
“精”(Essence)定義為“儲存于腎的生命根本物質”,“氣”(Qi)為“維持生命活動的能量流”。
強調“精化氣,氣生神”,精氣互化是生命活動的根本規律。
中文術語 | 英文翻譯 | 定義 |
---|---|---|
先天之精 | Congenital Essence | 遺傳性生命物質,藏于腎 |
後天之精 | Acquired Essence | 飲食轉化的營養精華 |
精氣互化 | Mutual Transformation | 精與氣的相互轉化關系 |
權威參考文獻:
精氣論,又稱“精氣學說”或“氣一元論”,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重要理論體系,也是中醫學的核心理論基礎之一。它認為“精”與“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本原物質,并通過其運動變化解釋自然與生命現象。以下從概念、核心内容及哲學意義三方面詳細闡釋:
構成宇宙萬物的本原
宇宙中的一切(包括天地、日月、人體等)均由精氣構成,存在“無形”(彌散狀态)和“有形”(凝聚狀态)兩種形态,兩者可相互轉化(、、)。
例如:水化為霧、冰融為水,均是精氣形态變化的體現。
精氣的運動與變化
精氣通過升降出入等運動形式(稱為“氣機”),推動自然界的氣化過程(如物質轉化、能量代謝)。《素問》提到“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強調運動是萬物生化的動力(、、)。
天地萬物的中介與感應
精氣充塞宇宙,使萬物相互聯繫、感應。例如季節變化影響人體生理,即因精氣中介作用(、)。
人類生命的本源
人由天地精氣交感而生,“氣聚則生,氣散則亡”,生命活動依賴氣的運行(、)。
哲學層面
精氣論是中國古代唯物自然觀的體現,主張物質(氣)為第一性,否定鬼神創世說,奠定了傳統科學思想的根基(、)。
中醫學應用
精氣論以“氣”為核心,構建了從宇宙到人體的整體觀,強調動态平衡與相互聯繫,深刻影響了中醫理論體系。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曆史演變或臨床應用,可參考來源網頁(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