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氣"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為經濟繁榮狀态,英文對應詞為"prosperity"或"boom"。作為經濟學術語,其内涵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宏觀經濟周期 指國家整體經濟活動的擴張階段,表現為GDP增長、就業率上升和消費活躍。《現代漢語詞典》将之定義為"經濟繁榮興旺的景象",對應《牛津漢英大詞典》中"period of economic prosperity"的英譯。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2024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特别強調"新興市場的景氣周期"(emerging market boom cycle)對全球經濟的拉動作用。
行業運行指标 特指特定産業領域的活躍程度,如"建築業景氣指數"(construction prosperity index)。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中國産業經濟分析》中提出"行業景氣度"(industry prosperity level)的量化評估模型,包含産能利用率、訂單增長率等12項參數。
曆史語義演變 該詞源于《易經》"天地盈虛,與時消息",本指自然界的興盛景象。20世紀30年代經日本經濟學界轉譯後,成為專業經濟術語。香港中文大學《近代漢語外來詞研究》考證其詞源可追溯至德語"Konjunktur"的二次轉譯過程。
反義概念包含"蕭條"(depression)和"衰退"(recession)。根據世界銀行2025年全球經濟預測,當前全球制造業景氣指數維持在54.3基準線以上,屬于溫和擴張區間。
“景氣”是一個多維度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景氣的經濟周期理論或曆史案例,可參考MBA智庫文檔及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