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alert
guard; protect; alertness; precaution; sentinel; vigilance
【法】 picking; protect; vigil; vigilance; warn; warning
course; length; period; session
【經】 period; session
在漢英詞典中,“警戒期間”對應的英文表述為“period of alert”或“vigilance period”,指政府、軍隊或執法部門因安全威脅、突發事件而采取特殊安防措施的法定時間段。該術語常見于法律文本、軍事指令及公共安全公告中,具有以下三層核心含義:
法律效力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四十四條,警戒期間通常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宣布,授權相關部門實施交通管制、區域封鎖等臨時措施。
軍事應用
在軍事領域,該詞對應北約标準術語“DEFCON period”(Defense Readiness Condition),指軍隊根據威脅等級提升戰備狀态的周期,包含情報監控、兵力部署等标準化流程。
公共管理維度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衛生條例》将流行病警戒期間定義為“從病原體預警到風險解除的全過程”,強調監測系統運作與應急資源配置的雙重機制。
例詞對照:
(注:參考來源包括國務院法規庫、北約術語手冊、WHO文件庫等權威文本,因平台鍊接政策限制未直接标注URL。)
“警戒期間”指在特定時間段内,為防範潛在威脅或糾正錯誤而采取高度戒備或警示措施的階段。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軍事/安全領域
主要指軍隊或安全部門為防止敵方突襲、偵察或破壞而實施的防禦性措施階段。例如:加強巡邏、設置崗哨、限制區域出入等,以保障人員及設施安全。此期間通常伴隨嚴格的紀律要求和快速響應機制。
社會管理場景
在公共安全事件(如疫情、自然災害)中,“警戒期間”可能指政府或機構發布預警後,要求公衆遵守特定行為規範的階段。例如:限制聚集、加強衛生防護等,屬于廣義的“告誡性警戒”。
曆史與制度背景
古代文獻(如《周禮》)中,“警戒”指通過法規或訓誡督促官吏履行職責的時期,現代則延伸為通過制度約束糾正錯誤的階段,如企業或組織内部的風險防控期。
補充說明
若需了解特定領域(如軍事戰術)的警戒分類,可參考來源中的“對空警戒”“對海警戒”等細化類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