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approval by the procuratorate
after; by; classics; scripture; constant; endure; manage; deal in
pass through; regular
【醫】 per-; trans-
inquisitor; procurator; public procurator
【法】 director of public prosecution; examiner; examining justice
government attorney; prosecuting attorney; public procurator
approve; authorize; confirm; pass; ratify; sanction; seal; warrant
【經】 approbation; authorization; ratification
從漢英詞典和法律實務角度,“經檢察官批準的”指某項法律行為或決定必須獲得檢察官(Prosecutor)的正式同意或授權方可生效或執行。其核心在于強調檢察官作為法定監督機關或公訴主體的審查權和決策權。
“經” (jīng)
表示“經過”“通過”,英文對應“approved by” 或“subject to the approval of”。體現程式上的必經環節,非經此步驟則無效。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檢察官” (jiǎncháguān)
指依法行使檢察權的司法官員,英文為“Prosecutor”(美國、國際常用)或“Procurator”(部分大陸法系國家)。其職責包括審查證據、決定起訴、監督偵查合法性等。
來源:美國司法部術語庫(DOJ Legal Terms Glossary)
“批準” (pīzhǔn)
意為正式同意或授權,英文譯為“approval” 或“sanction”。在法律語境中,特指對強制性措施或關鍵程式節點的官方許可。
來源:《元照英美法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
整體含義
“經檢察官批準的” = “Approved by the Prosecutor”
強調法律行為(如逮捕、搜查、不起訴決定)需經檢察官獨立審查并書面确認,以保障程式正當性與人權保護。
來源:聯合國《檢察官角色指引》(UN Guidelines on the Role of Prosecutors)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87條、第177條
檢察官批準(Prosecutorial Approval):指檢察官依法對偵查機關提請的強制措施或程式性請求進行司法審查,并作出是否授權的決定。該機制是檢察監督權的重要體現,旨在平衡犯罪偵查與公民權利保障。
——《布萊克法律詞典》(第11版)
“經檢察官批準”是指在中國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偵查部門提請逮捕犯罪嫌疑人時,需由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官依法審查并作出批準決定的法律程式。這一過程體現了檢察機關對偵查活動的法律監督權,以下是具體解釋: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批準逮捕需滿足以下條件:
審查主體
批準權僅屬于人民檢察院(),普通案件由檢察長決定,重大案件需提交檢察委員會讨論()。
審查方式
時限要求
“經檢察官批準”是刑事訴訟中對逮捕措施的必要司法審查,旨在保障逮捕的合法性與必要性,防止偵查權濫用。這一程式既要求證據充分性,也注重對嫌疑人權利的保護(如律師參與、及時通知家屬),體現了法律監督與人權保障的平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