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nesome; solitary
“寂寥”的漢英詞典釋義與解析
一、中文釋義
“寂寥”形容環境空曠寂靜,缺乏生機,常隱含孤獨、冷清的情感色彩。
來源:《漢語大詞典》(權威漢語工具書)
二、權威英譯對照
根據主流漢英詞典,其對應英文釋義如下:
例:寂寥的冬夜 → a lonely winter night.
來源:牛津漢英詞典(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
例:寂寥的山谷 → a still and silent valley.
來源:柯林斯漢英詞典(Collins Chinese Dictionary)
三、文學語境中的使用
“寂寥”多見于古典文學,傳遞深沉意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譯文:A thousand mountains, no birds in flight; Ten thousand paths, no trace of human tracks. An old man in a straw cloak fishes alone on a cold river, amidst snow.)
此詩以“寂寥”之境烘托超然孤寂,英譯常以“solitude”“desolation”對應。
來源:中國古典文學英譯研究(《中國翻譯》期刊)
四、語義辨析
喧鬧(bustling) /繁華(prosperous)。
結論
“寂寥”是融合環境描寫與情感抒發的複合詞,其英譯需根據語境選擇“lonely”“desolate”或“still and silent”,古典文學中更需兼顧意境傳遞。
“寂寥”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ì liáo(注意“寂”為四聲,非一聲),其含義可從多個維度解析:
環境描寫
指寂靜冷清、空曠無人的狀态,常用于形容自然或人文場景。例如“寂寥的街道”“寂寥的秋夜”。柳宗元《小石潭記》中“寂寥無人”便是典型的環境描寫。
心理感受
表達内心的孤獨、空虛或落寞,如“寂寥的心靈”。魯迅曾用該詞描述文藝界的蕭條狀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現代漢語詞典》或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