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Laue equation
fatigue; put sb. to the trouble of; service; work
be stranded; disaster; hardship
equation
勞厄方程(Laue Equations)是描述X射線在晶體中發生衍射條件的核心理論,由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馮·勞厄(Max von Laue)于1912年提出,為晶體結構分析奠定了基石。以下從物理意義、數學表達及實際應用三方面進行專業解釋:
勞厄方程揭示了晶體周期性結構與入射X射線相互作用的規律。當單色X射線照射晶體時,若滿足特定幾何條件,會在特定方向産生相幹衍射峰。該方程本質是三維空間的光栅衍射條件,其成立需滿足:
中英術語對照
勞厄方程 - Laue Equations
衍射條件 - Diffraction condition
晶格矢量 - Lattice vector
倒易點陣 - Reciprocal lattice
設入射X射線波矢為 (mathbf{k}_0),衍射波矢為 (mathbf{k}),散射矢量為 (Delta mathbf{k} = mathbf{k} - mathbf{k}0)。勞厄方程要求 (Delta mathbf{k}) 與晶體倒易點陣矢量 (mathbf{G}{hkl}) 相等: $$ Delta mathbf{k} = mathbf{G}{hkl} $$ 其中 (mathbf{G}{hkl} = hmathbf{b}_1 + kmathbf{b}_2 + lmathbf{b}_3),(h,k,l)為整數(米勒指數),(mathbf{b}_i) 是倒易基矢。展開為分量形式: $$ begin{cases} mathbf{a}_1 cdot (mathbf{k} - mathbf{k}_0) = 2pi h
mathbf{a}_2 cdot (mathbf{k} - mathbf{k}_0) = 2pi k
mathbf{a}_3 cdot (mathbf{k} - mathbf{k}_0) = 2pi l end{cases} $$ 此處 (mathbf{a}_i) 是晶體正空間的基矢。
勞厄方程是X射線衍射(XRD)技術的理論基礎,通過衍射角計算晶面間距,反推晶胞參數。例如,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即基于此。
用于分析金屬、半導體、蛋白質晶體的缺陷、應力分布及相變行為,為材料設計提供依據。
布拉格定律 (2dsintheta = nlambda) 是勞厄方程在一維層面的簡化形式,兩者本質等價。
權威參考文獻
- 馮·勞厄原始論文:Interferenzerscheinungen bei Röntgenstrahlen (1912), Sitzungsberichte der Königlich Bayer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摘要見美國科學院官網
- 國際晶體學聯合會(IUCr):Fundamentals of Crystallography (2016), Oxford University Press,公式标準定義
- 美國國家标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X-ray Diffraction Primer,應用案例庫
勞厄方程因其對凝聚态物理與結構生物學的開創性貢獻,成為現代材料科學不可或缺的工具,馮·勞厄亦因此獲19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勞厄方程(Laue equations)是描述X射線在晶體中衍射條件的核心理論,由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馮·勞厄于1912年提出。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勞厄方程基于晶體周期性點陣結構,從三維空間推導衍射方向。其數學形式為: $$ a(cosα' - cosα) = hλ b(cosβ' - cosβ) = kλ c(cosγ' - cosγ) = lλ $$ 其中:
該方程組表明,隻有當入射波與衍射波的方向變化滿足上述條件時,才會發生相長幹涉(即衍射)。
勞厄方程從理論上闡明了:
勞厄方程是布拉格方程((2dsinθ = nλ))的更普適形式:
勞厄方程為X射線晶體學奠定了基礎,用于:
勞厄方程通過嚴格的數學形式揭示了晶體衍射的本質,是現代材料科學和結構生物學的重要理論工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