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ist
"攔劫"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為"intercept and rob",指通過武力或威脅手段在途中截停目标并進行搶劫的行為。該詞由"攔"(攔截)和"劫"(搶劫)兩個語素構成,強調犯罪行為的雙重特征:既包含物理層面的強制攔截,又包含財物奪取的最終目的。
根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的解釋,"攔劫"屬于法律術語,特指在公共道路上針對交通工具(如汽車、船隻)或行人實施的搶劫犯罪。其英文對應詞"highway robbery"源自英國普通法,原指中世紀在皇家公路上實施的搶劫,現泛指各類道路劫案。
在語義辨析方面,北京外國語大學漢英詞典研究中心指出:"攔劫"與"搶劫"存在行為階段差異——前者強調犯罪預備階段的空間控制(攔截),後者側重犯罪實施階段的財物轉移。與"攔截"相比,"攔劫"增加了非法占有目的這一法律構成要件。
典型應用場景包括:
該詞在《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英譯本中譯為"armed interception for robbery",強調其具備組織化、暴力化的犯罪特征。美國聯邦調查局犯罪分類手冊則使用"interdiction robbery"作為專業對應譯法。
“攔劫”是一個漢語動詞,指在行進過程中被攔截并遭到搶劫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半途攔截并進行搶劫,通常用于描述暴力或非法奪取他人財物的場景。例如:“商船遭海盜攔劫”“暗巷中遭遇匪徒攔劫”。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法律術語或曆史案例,可參考詞典來源或文史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