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瘡樣痤瘡英文解釋翻譯、狼瘡樣痤瘡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lupoid acne
分詞翻譯:
狼瘡的英語翻譯:
lupus
【醫】 eating tetter; lupus; tentigo prava
樣的英語翻譯:
appearance; kind; sample; shape
【醫】 sample
痤瘡的英語翻譯:
acne
【醫】 acne
專業解析
狼瘡樣痤瘡(Lupus miliaris disseminatus faciei,簡稱LMDF)是一種相對罕見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其名稱源于其皮損外觀與某些類型的痤瘡或結核性狼瘡有相似之處,但本質上是不同的獨立疾病。
-
中文定義與核心特征:
- “狼瘡樣”意指其皮損形态(如紅色或黃褐色丘疹、結節)或組織病理學表現(如真皮内肉芽腫性炎症)可能與某些類型的皮膚結核(尋常狼瘡)或紅斑狼瘡有視覺上的相似性,但并非真正的紅斑狼瘡或結核感染。
- “痤瘡樣”指皮損主要發生在面部(特别是眼周、額頭、頰部),表現為密集的、圓頂形的紅色或黃褐色丘疹、膿疱或小結節,外觀上可能類似嚴重的痤瘡(如丘疹膿疱或結節囊腫性痤瘡)。
- 核心病理特征:是一種病因未明的、非感染性的、面部播散性毛囊周圍肉芽腫性疾病。組織病理學檢查可見真皮内由上皮樣細胞、淋巴細胞和多核巨細胞構成的肉芽腫,常圍繞毛囊皮脂腺單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壞死。
-
英文對應術語與解釋:
- Lupus miliaris disseminatus faciei (LMDF):
- Lupus: 拉丁語,意為“狼”,在醫學上常指代狼瘡(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或形态學上類似狼瘡的皮損(如結核性狼瘡)。此處指後者,強調皮損形态的相似性。
- Miliaris: 拉丁語,意為“粟粒狀的”,形容皮損為小而堅硬的、類似粟粒的丘疹或結節。
- Disseminatus: 拉丁語,意為“播散的、彌漫的”,指皮損廣泛分布于面部特定區域。
- Faciei: 拉丁語,意為“面部的”,明确指出了疾病的好發部位。
- Key Characteristic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skin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earance of numerous, discrete, reddish-brown or yellowish papules and nodules primarily on the central face (especially periorbital area, forehead, cheeks). It is a non-infectious granulomatous disorder of unknown origin, histologically showing perifollicular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It isnot related to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or tuberculosis.
-
臨床表現與鑒别診斷:
- 典型皮損: 面部(尤其是眼睑周圍、鼻根、額頭、頰部)突然或逐漸出現大量(數十至上百個)1-3mm大小的堅實丘疹或小結節。初起可為紅色,後轉為紅褐色或黃褐色。部分頂端可有小膿疱或結痂。皮損消退後可能遺留微小凹陷性瘢痕或色素沉着。
- 好發人群: 多見于中青年,無明顯性别差異。
- 自覺症狀: 通常無自覺症狀,偶有輕微瘙癢或灼熱感。
- 重要鑒别診斷:
- 尋常痤瘡 (Acne Vulgaris): LMDF皮損更單一(主要為丘疹/結節),好發于眼周(尋常痤瘡較少),無粉刺(黑頭/白頭),對傳統痤瘡治療反應不佳。
- 酒渣鼻 (Rosacea): 尤其是丘疹膿疱型和肉芽腫型酒渣鼻。LMDF皮損更離散、堅硬,顔色更深(黃褐色),且不伴有酒渣鼻典型的潮紅、毛細血管擴張。
- 顔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瘡 (Facial Disseminated Miliary Lupus): 這是LMDF的同義詞或曾用名,現已明确其與結核無關。
- 結節病 (Sarcoidosis): 面部皮損可類似,但結節病常有系統受累(肺、淋巴結等),組織病理學肉芽腫更“裸露”(無壞死或少壞死)。
- 尋常狼瘡 (Lupus Vulgaris): 結核性皮膚病,皮損為紅褐色結節,可破潰形成瘢痕,組織病理學可見結核樣肉芽腫和幹酪樣壞死,結核菌素試驗陽性。
-
治療與預後:
- 治療挑戰: 由于病因不明,治療多為經驗性,且效果不一。部分病例可自行緩解(數月到數年),但可能遺留瘢痕。
- 常用療法: 包括口服抗生素(如四環素類、大環内酯類)、口服異維A酸、外用或皮損内注射糖皮質激素、外用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口服氨苯砜等。系統應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如甲氨蝶呤)可能用于嚴重病例。激光治療可能有助于改善遺留的色素沉着或瘢痕。
- 預後: 疾病呈慢性過程,有自限性傾向,最終可自發消退,但病程可持續數月至數年。瘢痕形成是主要後遺症。
權威性參考來源:
- 《中華皮膚科雜志》:中國皮膚性病學領域的核心期刊,常刊登關于LMDF的臨床研究、病例報告和綜述。例如,相關文章會詳細描述其臨床病理特征、鑒别診斷和治療進展。
- UpToDate臨床顧問 (UpToDate): 國際權威的循證醫學臨床決策支持系統。其“丘疹鱗屑性及炎性皮膚病”或“面部丘疹結節”相關章節會對LMDF進行詳細論述,包括定義、流行病學、臨床表現、病理、診斷、鑒别診斷和治療。
- 《臨床皮膚病學》(Clinical Dermatology) 教科書 (如 Bolognia, Jorizzo, Rapini 主編版): 權威皮膚病學教科書,對LMDF有标準化的定義、描述和圖片展示。
- 《皮膚病理學》(Dermatopathology) 教科書 (如 McKee's Pathology of the Skin): 提供LMDF特征性的組織病理學描述和圖片,是确診的重要依據。
- 國際皮膚病學期刊: 如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JAAD),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BJD),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JEADV) 等,會發表關于LMDF的最新研究、病例系列和治療經驗。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狼瘡樣痤瘡”這一術語的詳細解釋如下:
術語解析
“狼瘡樣痤瘡”并非醫學規範術語,可能是對兩種不同疾病的混淆或誤稱。需分别理解“狼瘡”和“痤瘡”的醫學定義,并結合可能的關聯性進行說明:
1.痤瘡(Acne)
痤瘡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主要與毛囊皮脂腺功能異常相關。
- 病因:雄激素水平升高導緻皮脂分泌過多、毛囊角化異常、痤瘡丙酸杆菌繁殖等。
- 表現:以粉刺(黑頭/白頭)、丘疹、膿疱、結節為主,好發于面部、胸背部。
- 嚴重程度:分為輕、中、重度,重度可能出現囊腫或瘢痕。
2.狼瘡(Lupus)
狼瘡特指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累及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病因:與遺傳、環境、激素及免疫異常相關,自身抗體攻擊正常組織。
- 皮膚表現:典型症狀為蝶形紅斑(面頰部對稱性紅斑),可能伴隨光敏感、潰瘍等。
- 系統性症狀:發熱、關節痛、腎髒損害等全身反應。
兩者的核心區别
特征 |
痤瘡 |
狼瘡(系統性紅斑狼瘡) |
性質 |
局部皮膚炎症 |
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
病因 |
皮脂腺異常、細菌感染 |
免疫系統異常攻擊自身組織 |
症狀範圍 |
僅限于皮膚(面部/軀幹) |
累及皮膚、關節、腎髒等多器官系統 |
治療方向 |
控油、抗炎、抗菌 |
免疫抑制、調節全身症狀 |
可能關聯的解讀
若患者面部出現類似狼瘡的紅斑或結節,需警惕以下情況:
- 嚴重痤瘡:如囊腫性痤瘡可能形成深在性炎症結節,但無全身症狀。
- 皮膚型紅斑狼瘡:少數狼瘡患者可能僅表現為皮膚損害,需通過免疫學檢查(如抗核抗體)鑒别。
建議
如果存在皮膚問題且無法明确診斷,應及時就醫,通過皮膚科檢查、血液檢測等手段區分痤瘡與狼瘡,避免誤診誤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