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entomography
"昆蟲志"作為專業術語在漢英對照學術文獻中通常譯為"Entomological Monograph"或"Insect Treatise",指系統記錄昆蟲分類、生态及行為特征的學術專著。該詞由漢語"昆蟲"(kūnchóng)對應英文entomology(昆蟲學),以及"志"(zhì)對應chronicle(編年記錄)或monograph(專題論述)構成。
在詞源學層面,"志"在《說文解字》中釋義為"記志也",其英譯"monograph"源自希臘語monos(單一)和grapho(書寫),特指針對特定生物類群的系統性記錄。這一翻譯傳統可追溯至林奈生物分類體系引入中國的19世紀,英國傳教士麥都思在《華英字典》(1842)中首次确立"昆蟲志"的學術對應關系。
國際權威學術期刊《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指出,現代昆蟲志需包含以下核心要素: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昆蟲記》(Souvenirs Entomologiques)作為經典範例,其英譯本由哈佛大學出版社權威校注,完整保留原著的科學觀察與文學筆法,印證了昆蟲志跨學科的特質。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中國動物志·昆蟲綱》系列專著,則通過整合DNA條形碼技術,構建了當代昆蟲志編纂的新範式。
“昆蟲志”是由“昆蟲”和“志”組合而成的詞語,具體含義需結合兩者解釋:
昆蟲
指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動物,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觸角、複眼等器官,胸部有三對足,多數有兩對翅膀(如蜜蜂、蝴蝶、蝗蟲等)。其發育多經曆卵、幼蟲、蛹、成蟲階段()。
志
本義為記載、記錄,如“地方志”“人物志”等,引申為系統性的記述文本。
若需具體書目或更詳盡的科學分類,可進一步查閱生物學工具書或地方物種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