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繳所得稅報告表英文解釋翻譯、扣繳所得稅報告表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法】 withholding income tax reture
分詞翻譯:
扣的英語翻譯:
buckle; button; deduct; detain; smash
【機】 tie
繳的英語翻譯:
capture; hand in; hand over; pay
所得稅的英語翻譯:
【經】 income tax; taxes on income
報告的英語翻譯:
report; bulletin; information; lecture; speech; account; talk
【計】 report
【醫】 report
【經】 reporting
表的英語翻譯:
rota; surface; table; watch
【計】 T
【化】 epi-
【醫】 chart; meter; sheet; table
【經】 schedule
專業解析
扣繳所得稅報告表 (Withholding Income Tax Report) 是扣繳義務人向稅務機關提交的,用于申報其在一定時期内(通常為月度或年度)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情況的法定文件。其核心含義和要點如下:
-
定義與功能 (Definition and Function)
- 扣繳 (Withholding): 指支付個人所得的單位或個人(扣繳義務人),在向納稅人支付所得時,預先扣除其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款的行為。這是中國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
- 所得稅 (Income Tax): 這裡特指個人所得稅 (Individual Income Tax, IIT),即國家對個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征收的稅。
- 報告表 (Report Form): 是一種标準化的稅務申報表格。扣繳義務人需要按照規定的格式和要求,詳細填寫其代扣稅款的相關信息。
- 核心功能: 該報告表是扣繳義務人履行其法定扣繳義務後,向稅務機關報告其扣繳稅款明細、計算過程和結果的正式文件。它是稅務機關掌握稅源、進行稅收征管和納稅人進行彙算清繳的重要依據。
-
核心内容 (Core Content)
報告表通常包含以下關鍵信息:
- 扣繳義務人信息: 名稱、納稅人識别號、聯繫方式等。
- 納稅人信息: 被代扣稅款的個人(納稅人)的姓名、身份證件類型及號碼、聯繫方式等。
- 所得項目: 納稅人取得的應稅所得類型(如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
- 所得期間: 稅款所屬的時期(如某年某月)。
- 收入額: 納稅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金額。
- 免稅收入額/減除費用: 按規定可以免稅的收入或允許從收入中減除的費用(如基本減除費用、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等)。
- 應納稅所得額: 收入額減去免稅收入額和減除費用後的餘額。
- 稅率: 根據所得項目適用的個人所得稅稅率。
- 速算扣除數: 簡化計算應納稅額時使用的數值。
- 應納所得稅額: 根據應納稅所得額、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得出的納稅人當期應繳納的稅款。
- 減免稅額: 依法享受的稅收減免金額。
- 已扣繳稅額: 扣繳義務人實際已從納稅人所得中扣除并代為繳納的稅款金額。
- 應補(退)稅額: 本期應納所得稅額減去減免稅額和已扣繳稅額後的差額(正數為應補,負數為應退)。
- 申報日期、籤章等。
-
申報主體與流程 (Filing Entity and Process)
- 申報主體: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九條,支付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為扣繳義務人,負有代扣代繳和申報的義務。因此,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支付工資薪金的單位,以及支付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所得的單位或個人,都需要按規定填報此表。
- 申報流程: 扣繳義務人需在法定期限内(通常是次月十五日内),通過稅務機關指定的渠道(如電子稅務局)填報《扣繳所得稅報告表》,并解繳已代扣的稅款。
-
中英文術語對照 (Chinese-English Terminology)
- 扣繳 (Kòu jiǎo): Withholding
- 所得稅 (Suǒdé shuì): Income Tax (Specifically Individual Income Tax in this context)
- 報告表 (Bàogào biǎo): Report Form / Return
- 扣繳義務人 (Kòu jiǎo yìwù rén): Withholding Agent / Withholding Obligor
- 納稅人 (Nà shuì rén): Taxpayer
- 代扣代繳 (Dài kòu dài jiǎo): Withhold and Remit (Tax)
- 應納稅所得額 (Yīng nà shuì suǒdé é): Taxable Income
- 應納所得稅額 (Yīng nà suǒdé shuì é): Tax Payable / Income Tax Payable
- 已扣繳稅額 (Yǐ kòu jiǎo shuì é): Tax Withheld
- 個人所得稅 (Gèrén suǒdé shuì): Individual Income Tax (IIT)
權威性參考來源 (Authoritative References):
-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Individual Income Tax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第九條明确規定了扣繳義務人的定義和責任。這是該報告表存在的法律基礎。
-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for the Individual Income Tax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對扣繳義務的具體範圍、申報要求等有更詳細的規定。
- 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關于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相關的公告和文件 - 提供具體的操作指南、報表格式和填報說明(例如,《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及後續更新)。
網絡擴展解釋
扣繳所得稅報告表是扣繳義務人用于向稅務機關申報代扣稅款信息的法定表格,主要分為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兩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用途
扣繳所得稅報告表是扣繳義務人根據稅法規定,在向納稅人支付所得時預扣稅款後,向稅務機關提交的申報文件。其核心用途包括:
- 記錄所得信息:如支付金額、所得類型等()。
- 計算稅款:列明扣除項目、適用稅率及預扣稅額()。
- 履行申報義務:确保稅款及時入庫,避免滞納風險()。
二、分類與適用範圍
-
個人所得稅扣繳報告表
- 適用場景:適用于支付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等個人所得的單位()。特定行業(如采掘業)需按月申報工資薪金稅款()。
- 填寫内容:包括納稅人身份信息、所得項目、收入額、免稅收入、專項扣除等()。
-
企業所得稅扣繳報告表
- 適用場景:針對非居民企業取得來源于中國境内的所得(如股息、特許權使用費)時使用()。
- 填寫内容:需提供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的基本信息、稅款所屬期間、扣繳金額等()。
三、申報要求
-
時間要求
- 個人所得稅:稅款需在次月15日内繳納入庫,并同步報送報告表()。
- 企業所得稅:通常按次或按月申報,具體根據所得類型和稅務規定執行()。
-
法律責任
- 扣繳義務人需确保申報信息真實完整,否則可能面臨滞納金或行政處罰()。
四、表格結構示例(以個人所得稅為例)
- 表頭部分:納稅期、扣繳義務人名稱及識别號、所屬行業等()。
- 表内部分:納稅人姓名、身份證件類型、所得項目、收入額、減免稅額等()。
五、作用與意義
- 稅務監管:便于稅務機關追蹤稅款來源,防止偷漏稅()。
- 納稅人權益:确保納稅人預繳稅款準确,避免年度彙算清繳時補稅或退稅過多()。
如需完整表格模闆或更詳細填寫說明,可參考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官方文件(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