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arbitration aequo et bono; arbitration in equity
"按公平合理的準則進行仲裁"是國際商事仲裁中的核心原則,指在解決争議時,仲裁庭嚴格依據公平合理(equitable and reasonable)的标準作出裁決,而非機械適用法律條文。其詳細含義及法律内涵如下:
公平合理(Equitable and Reasonable)
指仲裁庭在審理案件時需兼顧法律規則與實質正義,避免形式主義。根據《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仲裁規則》第35條,仲裁庭有權依據公允善良原則(ex aequo et bono)裁決争議,前提是當事人明确授權。
仲裁(Arbitration)
區别于訴訟的非司法争議解決機制,具有終局性。《紐約公約》第5條規定,締約國需承認仲裁裁決的約束力,除非存在程式不公等法定例外情形。
程式公正性
仲裁庭必須保障雙方平等陳述權(《國際律師協會仲裁規則》第17條),包括證據交換、聽證會參與等環節。中國《仲裁法》第7條亦明确規定仲裁應當公平合理。
實體裁量基準
在合同約定不明時,仲裁員可參考行業慣例(如《國際商會仲裁規則》第21條)或衡平原則填補漏洞。例如在能源仲裁中,常依據"合理回報率"(reasonable rate of return)判定賠償标準。
權威文獻參考
- UNCITRAL Arbitration Rules (2021), Article 35(2)
- Convention on the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Arbitral Awards (1958), Article V(1)(b)
-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七條
- ICC Arbitration Rules (2021), Article 21(2)
仲裁條款範例(中英對照)
"Any dispute shall be finally settled by arbitration under the rules of [機構名稱], applying equitable principles consistent with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practice."
(“所有争議應依據[機構名稱]規則,適用符合國際商業慣例的公平原則,通過仲裁最終解決。”)
“按公平合理的準則進行仲裁”是仲裁制度的核心原則之一,指仲裁庭在解決争議時需保持中立,依據事實和法律,同時兼顧行業慣例或公平理念作出裁決。以下是具體解釋:
仲裁是雙方自願将争議提交第三方(仲裁機構)進行裁決的争議解決方式,具有法律約束力。其核心特征包括:
該原則要求仲裁庭在審理中做到:
為确保公平性,仲裁法規定:
與訴訟相比,仲裁更注重效率與意思自治;與調解相比,仲裁具有強制執行力。
這一準則既保障了仲裁的合法性,又賦予其適應複雜商業環境的靈活性,成為國際商事糾紛中廣泛采用的解決依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