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産權稀釋英文解釋翻譯、産權稀釋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equity dilution

分詞翻譯:

産權的英語翻譯:

property right
【經】 equities; equity

稀釋的英語翻譯:

dilute
【醫】 areosis; attenuate; attenuation; dil.; dilute; dilution

專業解析

産權稀釋(Equity Dilution)指企業新增股份發行時,原有股東所有權比例被攤薄的現象。該概念在《布萊克法律詞典》中被定義為"公司增發股份導緻現有股東持股比例下降,伴隨表決權與經濟收益權的同步減少"(Black's Law Dictionary, 11th ed., Thomson Reuters)。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披露案例,典型産權稀釋發生于三種場景:①企業增資擴股引入新投資者;②員工股權激勵計劃實施;③可轉換債券持有人行使轉股權。以初創企業為例,若A輪融資出讓20%股權,原始創始人持股比例将從100%降至80%,此過程即構成一級稀釋(Investopedia, "Equity Dilution")。

從法律視角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178條明确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為增加資本發行新股時,股東享有優先認購權",該條款通過優先認股權機制緩解産權稀釋效應(全國人大法律數據庫)。英國《2006年公司法》第561條亦設置類似反稀釋保護條款(UK Legislation)。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通過"每股收益"指标量化稀釋效應,計算公式為:

$$

text{稀釋後每股收益} = frac{text{淨利潤} - text{優先股股利}}{text{普通股加權平均數} + text{潛在普通股轉換數}}

$$

該計算模型被普華永道《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實務指南》列為股權結構分析的核心工具。

網絡擴展解釋

産權稀釋是一個跨學科概念,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内涵,主要分為經濟學和公司法兩個層面的解釋:

一、經濟學中的産權稀釋
由經濟學家Y·巴澤爾提出,指個人享有的私有財産權利因外部限制(如政策約束、公共管理規則等)而被削弱。例如土地所有權人因城市規劃限制而無法自由開發土地,導緻其使用權、收益權等部分權利被置于“公共領域”。這種現象可能引發資源浪費或尋租行為,需要通過制度設計平衡個人與公共利益的沖突。

二、公司法中的股權稀釋
指企業通過增發股份、引入新投資者或低價配股時,原股東持股比例下降,導緻對公司決策權(投票權)和收益權(分紅權)的削弱。典型場景包括:

  1. 主動稀釋:初創公司為融資增發股份,創始人股權比例降低;
  2. 被動稀釋:後期投資者以更低股價進入,或未參與增資的股東權益被攤薄;
  3. 法律例外:股東可協議約定不按出資比例分配權益,避免強制稀釋。

核心區别:經濟學中的産權稀釋強調權利受外部限制,而公司法中的股權稀釋側重股權比例因内部資本運作減少。兩者共同點在于都涉及權利價值的減損,但發生機制和解決路徑不同。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