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blending agents
mix into
【化】 mist(ura)
【醫】 mist.; mistura; mixture
在建築工程與材料科學領域,"摻合劑"對應的英文術語為"concrete admixture",指添加到混凝土中用以改善其物理性能或化學特性的功能性材料。根據中國國家标準《混凝土外加劑術語》GB/T 8075-2017定義,這類物質在拌合過程中摻量一般不超過水泥質量的5%,其核心功能包括調節凝結時間、增強耐久性和改善施工性能三大方向。
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 C125-23标準将摻合劑細分為16類功能性添加劑,其中聚羧酸系減水劑作為第三代高效減水劑,通過空間位阻效應實現20-40%的減水率,已成為現代高性能混凝土的标配成分。英國混凝土協會發表的《混凝土技術手冊》指出,緩凝型摻合劑通過抑制C3A的水化反應,可有效延長混凝土的可操作時間至8-12小時。
在可持續發展層面,美國能源部下屬國家實驗室2024年研究報告顯示,新型納米矽基摻合劑可使混凝土碳足迹降低18-22%,同時提升抗壓強度達35MPa。日本建築學會頒布的《環保型混凝土設計規程》JASS 5-2024特别強調,生态友好型摻合劑應滿足重金屬含量小于50ppm的環保指标。
注釋來源: 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範》 ASTM International标準數據庫 英國混凝土協會官網技術文檔庫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年度報告 日本建築學會标準發行中心
摻合劑(又稱摻合料)是混凝土、水泥等建築材料中添加的輔助材料,主要用于改善材料性能或降低成本。以下是詳細解釋:
摻合劑指在混凝土配制過程中加入的礦物或化學材料,通常用量較大(一般超過水泥質量的5%),且會影響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例如粉煤灰、礦渣粉等屬于典型摻合劑。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摻合劑的種類或技術參數,可參考建築材料标準或行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