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Oospora minutissima
exiguity; minuteness; puniness; tittle; toothful
【醫】 oospore
bacterium; fungus; mushroom
【醫】 bacterio-
微小卵孢子菌(學名:Oospora minuta)是一種隸屬于真菌界卵菌綱(Oomycetes)的微生物,其名稱源于拉丁語詞根“micro-”(微小)和“oospore”(卵孢子),描述其孢子結構的形态特征。該物種在分類學上屬于腐黴科(Pythiaceae),主要寄生于植物根部或土壤有機質中,常引發農作物根腐病等植物病害。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其英文對應名稱為"Minute Oospore Fungus",部分文獻中亦使用"Micro-oospore mold"作為通用譯名。該微生物的鑒定特征包括:1)菌絲體呈無色透明分支狀;2)卵孢子直徑通常為15-25微米,具雙層細胞壁;3)藏卵器球形,直徑約30-40微米,常與雄器配合形成典型卵配生殖結構。
根據《中國真菌志·卵菌綱卷》記錄,該菌最適生長溫度為22-28℃,在濕潤偏酸性土壤(pH 5.5-6.5)中活性較強。其緻病機制涉及分泌細胞壁降解酶(如纖維素酶和果膠酶)破壞植物組織,美國植物病理學會(APS)的病害數據庫已收錄其對大豆、番茄等作物的侵染案例。
在分子生物學層面,核糖體DNA ITS序列分析表明,該菌與腐黴屬(Pythium)親緣關系較近,但18S rRNA基因序列存在3個特異性核苷酸變異位點,這成為其獨立成種的重要分子依據。最新系統發育研究建議将其歸入修訂後的卵孢子菌屬(Oosporella)。
關于“微小卵孢子菌”這一名稱,目前未檢索到明确的學術定義或相關研究資料。可能原因如下:
術語準确性存疑
該名稱可能為生僻術語、地方性俗稱或存在拼寫誤差。建議确認是否為“小孢子菌”(如犬小孢子菌,屬皮膚癬菌)或“卵菌綱”(如腐黴菌、疫黴菌等植物病原體)的誤寫。
相近概念參考
建議
由于缺乏可靠資料來源,暫無法提供更詳細解釋。建議通過權威微生物學數據庫或文獻進一步驗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