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unencumbered appropriation; unexpended appropriation
"未使用撥款"在漢英對照的財政術語中可譯為"Unused Appropriation"或"Unspent Funds",特指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在特定財政年度内已獲批準但尚未實際支出的預算資金。該概念包含三個核心要素:資金已通過法定審批程式、存在明确使用範圍限制、超過執行期限仍未被支取。
根據美國財政部《2023年聯邦預算執行報告》(U.S. Treasury Department, 2023),該術語涉及兩個關鍵時間節點:撥款授權失效日期(Expiration Date)和資金可用期限(Period of Availability)。中國《預算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二條同樣規定,跨年度結轉使用的未支出資金需經本級政府財政部門批準。
世界銀行《公共支出管理手冊》指出,未使用撥款的形成通常源于三種情況:項目執行延誤、預算編制誤差或突發政策調整。該現象直接影響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各國普遍建立"資金回收機制",如美國的《反赤字法案》要求未使用資金在財年結束後30個工作日内返還國庫。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的財政透明度标準強調,未使用撥款的披露應包含:原始預算金額、執行進度百分比、結轉審批文件編號。我國財政部自2020年起在中央部門決算中單列"財政撥款結轉和結餘"科目,通過中國政府網預決算公開專欄向社會公示具體數據。
英國《財政穩定法案》第5.12條款創新性地提出"休眠撥款"概念,規定連續兩個財年未使用的撥款自動轉入應急儲備基金。這種機制在提升財政資金活化率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已被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立法借鑒。
“未使用撥款”指政府或機構已撥付但尚未實際支出或未完成分配的預算資金。以下為詳細解釋:
定義與構成 指財政預算中已批準并劃撥到具體項目或部門的資金,因執行進度延遲、項目終止或預算超額等原因未被實際使用。這類資金通常需要按財政規定進行結轉或重新分配。
財務處理
相關術語 英文對應術語為unexpended appropriation 或unencumbered appropriation,常見于國際財政文件或跨境項目報告。
示例場景:某市獲得教育專項撥款1,000萬元,因學校施工延期,年度内僅使用700萬元,剩餘300萬元即為“未使用撥款”,需轉入下年度預算或調整用途。
【别人正在浏覽】